氣候暖化的問題,引起大家對節能節碳的重視,

綠能源、綠建築等議題,更是現在社會上最夯的議題,

然而一般綠建築對民眾而言,打造一幢綠建築,其困難的感覺,

多數是大於容易的;其實建造一棟綠建築,只要稍微動腦構想,

不需要花大錢,便可以達成。



位於旗楠路上的楠梓坑圖書館,是目前旗楠路最亮的焦點,

也是楠梓人新興的去處


位於楠梓坑的圖書館,座落於旗楠路上,可以說是高雄市眾圖書館中,

數一數二門庭若市的分館;這座圖書館使用部份楠梓國小用地,

由黃振祥建築師建造設計,圖書館在一開始建造時,

便以達成綠建築指標為目標努力。

 

而黃建築師在設計時,也依循著當地的生活紋理來構想,

原本的建地上有許多的龍眼和芒果,黃建築師以芒果葉以及龍眼葉為想像,

屋頂上大片葉子為芒果,小片葉為龍眼,又代表媽媽和小孩的親子關係,

也包含像書本打開的意義;中央構槽為儲水管線,將收集而來的雨水,

儲存在圖書館前的停車場下,最多可儲存兩千多公噸;

這項設計,在八八水災左楠地區大停水的時候,楠梓坑圖書館不但可正常供水,

還能提供當地居民的需水服務。


 


大片葉子為芒果,小片葉為龍眼,又代表媽媽和小孩的親子關係,

也包含像書本打開的意義;中央構槽為儲水管線,將收集而來的雨水,

儲放在停車場下的儲水糟。


而建築物本身,也盡量引用自然光線,並配送分區控電系統,

該區域有民眾在閱讀時再把燈打開,無人時再關電。

而耗能最嚴重的空調,也精確的計算,何種裝置方式最省能,

並排除走道以及廁所使用空調,透過空間設計以及控電的巧思,

每次電費可比以往減少1,7500多元的用電費。

而因為一開始的預算有限,原建築師規劃的太陽能能源的部份,

現階段還未裝設使用,但仍保留裝設太陽能板的空間,以及管線,

等到經費到位,隨時都可使用。

綠建築在建造之初,往往預算不如預期,使得現在仍所費不貲的綠能源設備,

無法應附;但值得讚許的是,一棟建築在邁向綠建築的決心時,

便是使這幢建築物能保有成為全方位綠建築的決心和彈性。

白色有點像百葉窗的屋簷,便是未來留作太陽能板裝設的空間。

期待那天的到來。



 


而空間內的規劃,引用大量的自然光後,給人感覺更加親切和舒適,

圖書館內規劃許多閱讀區,以及小孩最喜歡的兒童閱讀區,

豐富的藏書量,往往仍不夠借閱,得搭配其它館的支援才能應付。



 


楠梓坑圖書館,沒有花上高的嚇人的建設經費建造;透過設計的巧思,

創造了具備節能節碳,永續生態的綠建築圖書館。

國家九項綠建築指標,此圖書館便達到八項;

以此圖書館為例的話,打造綠建築並不難,不管是現有建築,

或者往後新建的建築,都能以此為指標,每棟到達綠建築的標準。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不記得哪位首長說過,第一次採用BOT,台灣只有一次的經驗,在辦理的過程中戒慎恐懼,
可是越到後來才發現當首長決定給哪一家,不論評審委員或是工作小組的評分都只是參考。

換句話說,BOT的評決不管申請須知有幾本、申請規定有幾條,其實全在首長的一念之間。
也就是說,BOT的評決是民主社會裡最獨裁(退一步形容至少是威權)的決策模式。」


其實不管是高鐵、高捷會來到今天的情境,在BOT最後的評決時,就已決定了。
這麼複雜的程序及多元的面向,無論從學術研究或司法調查,
其中有兩個最重要也是最不合理的DNA被埋藏在兩個巨額BOT案。





(圖片摘自網路)

一、
評審制度,兩個BOT都在評審項目裡,
分別有興建能力(含土木及機電)、財務能力、營運能力、其他(團隊公司形象、權利金)

可是兩個案的評審委員都各有所長,
不是每一樣評決項目都懂,卻得允許每一個評審對每個項目評分。

舉例而言,以高鐵、高捷而言,土木背景的評審,在土木項目有所專業,
可是說到機電、財務、營運,可能不如一個相關科系畢業的大學生。

財務背景的評審對軌道機電、土木可能一竅不通。
雖然在評審前有專業的工作小組、幕僚做分析,
但不懂的評審委員哪有能力對工作小組的建議作判斷呢?



 


高雄捷運車廂在奧地利廠房;

後續一連串的工作事項,來自於一開始富有遠見和正確的決策!


二、  如果說BOT的評決制度是對高鐵、高捷殺了第一刀,其實BOT還可以存活,
可是後來的「三方契約」補了第二刀,就註定了高鐵、高捷BOT的精神蕩然無存。

以高捷來說,資本額300多億元,只有自備100億元,200多億銀行貸款。
如果貸款200多億是投資團隊的企業擔保,經營團隊就會善用工程結餘款,
轉作營運資金,而不是任由擁有決策大權的股東用各種管道、
途徑將工程利潤洗得一乾二淨,還不夠,在工程款、物資調整還要追加。

這個「三方契約」就是高鐵、高捷得標團隊不用負責任的擔保書,
允許得標團隊賺完工程款,營運階段一旦虧損無法支撐就直接丟回政府,
政府必須擔負償還的責任,人呆為保,政府呆就不曉得用哪個字形容了。
高捷是政府擔保200億,中央政府卻為高鐵3000億的借款擔保。
開啟了高鐵股東「借錢不用還」的時代,也是一代BOT墮落的源頭。

 

 

BOT本身無罪,有罪的是當權者利用BOT做案,
荒謬的評審制度及不負責任的「三方契約」,
是操作台灣BOT弊案的兩大工具,然而弊案的源頭還是來自當權者與BOT得標商的私慾。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998年發起世界無車日的活動,在歷經氣候暖化議題,
目前全世界大約已有一千多個城市響應;這位發起人,Eric Britton,來到高雄了。

 

ERIC是一位法裔美國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財經系,對於推動環保運輸不遺餘力,
明年2010年他將選定一座城市,做為城市論壇的舉辦地點,選定了台灣,當然,
最早選定的城市是台北;然而到達台北後,卻感覺台北的對於此項議題的態度不如預期中熱情,
其談論的氣氛也不是特別的熱烈;因緣際會之下,被介紹來到咱們港都;於是在上個星期來到了高雄,也來參觀了攝影展。

 

在攝影展當中,他介紹了城市對待自行車的態度,精闢概要的分為三點,

1. 眼睛eyes

2. 女人women

3. 孩童children

 

他表示,在城市騎乘自行車,
可以擁有更多更棒的視野來觀看這個城市,
開車的話,只被關一個空間裡,只能透過前面的擋風玻璃看城市。

再來是女人,為何說女人呢?在紐約,推動自行車建設的幕後推手,
便是一位女性,女性在推廣這項運動時,可以說比男性更強而力,

目前擁擠的紐約,卻能跟上世界趨勢,每條道路皆有自行車道,具規模的自行車建設,女性扮演重要的角色。

最後則是孩童,父母親對待孩童,總是細心呵護、無微不致,
當一個城市能以這樣的心情面對自行車時,便會時時刻刻注意城市內那些建設,是
對自行車騎士安全地、安心地,給予他們更加友善的環境。

 

這樣精闢的三個論點,全盤的道出自行車在城市的角色,以及面對自行車的態度;

而令人訝異的是,在ERIC做小小演講的同時,隨行而來的交通局張科長,

於其它展覽廳欣賞攝影展,無意間發現一張,去年四月,我和市長同去巴黎考察公共腳踏車時,
在龐畢度中心前,信手拈來的街拍,居然不可思議的拍下當時也在巴黎的ERIC BRITTON!!! 多麼令人訝異的巧合!








當時,ERIC BRITTON也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隨即在那張相片中簽名,作紀念!

 

令人更加開心的是,由ERIC BRITTON主辦的城市論壇,在上週拜訪高雄後,
感受到高雄市政府以及民間團體,還有城市民眾嚮應自行車的整體氛圍,非常的好,決定明年的城市論壇將在高雄舉辦。

他也小小透露,明年的城市論壇將共同討論,在世界已邁向公共腳踏車一途後,
仍無法滿足私人運具帶來的便利和自由性,屆時,將和高雄民眾一起討論,
在以使用大眾運輸為前提的架構下,城市的運輸可邁向” SHARING”機制,也就是運輸分享制,
提供民眾以時租用轎車的服務,以滿足大眾運輸不能担供的彈性和自由。

 

相信明年的城市論壇,將帶給高雄以及全國,另一個面對綠色運輸的全新觀念,非常期待。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出乎意料 創意連連的紐約,真的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一位叫做Brendt Barbur的紐約客,某一天在紐約騎自行車時,
被身旁呼嘯而過的公車撞,因為車禍的契機,他發起了Bike Film Festival的計畫,
鼓勵紐約玩人,以自行車為主題,運用音樂、攝影、影像,或者其它的藝術素材,
創作出各式各樣,想得到的作品,尤其在自行車本身的花招,真是令人目不暇給。

這項活動,在世界三十九個城市引起共鳴,
而活動中,人們穿戴字母騎著腳踏車,是這項活動的LOGO,非常特別。

穿戴著字母的自行車騎士,是活動的主要意象;

旁邊穿短褲,戴安全帽的拍照人士,是活動當中,穿的最正常的人。


自行車電影節,讓自行車不僅只是抗暖減碳等,跳脫不了不斷要救地球的嚴肅使命,
在自行車電影節當中,車在讓人大開眼界,各種五花八門、眼花撩亂,
奇形怪裝的自行車,以及無法理解,難以置信的各式自行車作品,
成功創造出現今自行車主流價值外,另一個讓他重新拾回自我Style的契機。

 

這輛腳踏車,非常的特別,是用三個腳踏車的骨架,拚接而成,

很多人不禁質疑,他到底怎麼上去,又怎麼下來的呢?

騎著這輛特殊腳踏車的人,因此還拍了部電影,內容是他騎著這台車,橫跨非洲大陸的紀錄片;真的很有趣。




 

 

 

 

 

在這個活動當中,可以看見很多不一樣,奇奇怪怪的腳踏車;

驚嘆腳踏車,也能有如此的突破以及創意;突破了交通工具的範疇,展現每輛腳踏車,屬於自己個性的獨特。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自行車 腳踏車;在全球暖化的意識下,

全球的交通文化,從自小客車,轉為大眾運輸,以及自行車,
為了推動高雄成為名幅其實的”腳踏車共和國”城市,

歷經多年於國外的城市考察學習,
融合自己愛拍照的興趣,以及對建設高雄為最友善的腳踏車城市的使命感,

 9月19日~9月27日  早上11:30-晚上20:00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C5倉庫(地點變更)

將和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郭三謨先生,
聯合展出各國以及台灣關於”自行車生活” 攝影展,
這是第一次關於腳踏車的攝影展,也是我們的第一次!

歡迎大家騎腳踏車到會場,
並且牽著你的愛車看展覽喔!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1993年,美國好萊塢發行一部喜劇片,名為DAVE”,中文翻譯為《冒牌總統》,
由凱文科萊恩主演,故事描述美國現任總統是一位不愛國事、個性貪婪,愛好女色;
因為自己愛玩的本性,卻要白宮幕僚替他找一位長相和他相近的人來代替他出席各場合宴會,
以增加自己的歡樂時光,沒想到在某一次和女性友人過於激烈的床上運動後,
突然中風,使得被找來的短期替代總統
DAVE戴夫,只好繼續演下去。

 

當戴夫進入白宮,在餐廳廚房與保鑣哈拉時,

   戴夫閒聊問到:「你的工作是保護總統?」
  
隨身保鑣回答:「是。」
  
戴夫再問:「那你會為他犧牲性命,為他擋子彈?」
  
隨身保鑣回答:「當然。」

  
戴夫再問他:「亦即,你也願意為我而死?」

   隨身保鑣:「……」狠狠瞪他一眼,一句話也不說。

戴夫假冒總統時,他以市井小民單純的熱情,有條不紊且具智慧的處理國政,
按照一般人民價值觀優先處理政策優先的順序,也按照一般的財務會計觀念處裡正常的預算編列,
使原本一蹶不振的總統聲勢慢慢的被提升,漸漸的擄獲人心;
然而,一直和總統感情不睦的總統夫人,是一位深得民心的第一夫人,
早對總統放蕩的行為感到不滿,突然發現總統改頭換面,以為總統洗心革面了,
但有一天戴夫在車上不意中久盯總統很久沒興趣的夫人大腿上的蕾絲邊,
夫人才發現戴夫不是正牌總統,但也無意再揭露。


以下為冒牌總統,針對勞工問題的演講,可惜的是沒有中文字幕



然而,正當總統的聲望如日中天時,一直想奪得總統位子的白宮國務卿,
自覺無法掌控這個冒牌總統,就爆料總統與副總統收受違法貸款的弊案,
使得冒牌總統陷入政治風暴中,戴夫為了搶救無辜的副總統因而安排自己在參議院演講,
承認自己涉案並為副總統陳清他的清白,然後,說到這個部份就假裝自己昏倒送醫,途中換回中風的正牌總統。

 

  當戴夫要離去時,重返小老百姓身份的最後一刻,

   戴夫跟隨身保鑣告別:「Take care!」握手且兩眼依依不捨的相對。
  
保鑣突然跟他說:「DAVE  I would take the bullet for you(戴夫,我願意為你

   擋子彈)

 

其實整段電影,最令人感動的部份,就是戴夫在參議院所說的一段話:
「我們都忘了我們是受雇於人民,我們只是臨時工,我們應該關心人民多於關心自己
。」
一語道破了從事公職永恆不變的角色。

佛家曰:「乞丐沒有真假,在行乞的過程,只要遭人同情或者歧視都是乞丐。」
這句話打破了形式與實質的對立性,真假總統的真實價值在隨身保鑣及人民的心目中也有同樣的道理。

 

每一位有公權力的公職人員,我們有沒有忘了我們只是受雇於人民的臨時工,
有沒有關心百姓多於關心自己
?我們有沒有永遠銘記我們第一次從事公職時的理想與初衷?!

 

也請問負責中央各部會首長的保六總隊安全警官們,
()們願意為你()們保護的首長擋子彈嗎?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時代變遷,人類過度開發,強烈發展之下,

社會經濟呈現M型之外,就連氣候的變化也呈現M型。

適中、緩和的氣候也愈將趨微,轉而代替的是大旱,要不然便是大水的極端型氣候,

這對生長在地班上的所有生物來說,無疑是憂關生死存亡的嚴重環境變遷。


這次莫拉克颱風造成的台灣的災害,很多高官指責氣象局的準確度。
我們當然樂見氣象局的預測功能、設備及專業,
因這次的教訓而提昇、而改善。但我們想想,如果氣象局如
CNN般的準確,
這次颱風為超級強颱,台灣對山坡、河岸土地的不當過度開發,可以躲過強颱的襲擊嗎
?

 

古人曰:治水,法治山。治山先治心。
治心就是人心必須與大自然和平的相處之道。
保護人民少受大自然的災害,從科學的因果論,如果強颱造成台灣,
重大傷害這個「果」,是許多原「因」造成的,是「多因一果」,甚至是
「多因多果」中的一個「果」,這些多因,全球
CO2過量排放改變氣候巨大變動、
台灣過度不當開闢山坡、海邊、河岸土地、氣象預測不夠精準等多項原因,
但我們相信,前二項的因素,絕對大過第三項。

 

記得1993年到紐約市讀書時,第一次遇到三月下大雪,
氣象報導說,這次暴風雪是
35年來最大的暴風雪,到了1994年,
3月遇到了一場,氣象預報這次50年來的最大暴風雪,到了1995年,
又是
3月暴風雪,來了一場75年來最大的暴風雪。

 

高雄捷運的防水,法規要求百年防洪設計,但高捷設計以200年防洪設計,
這次的雨量超過
200年,但災害相對在控制範圍內。有人說這次是八七水災,
50年後又來的水災,如果我們還認為50年後才會再來一場,
可以等著「明天過後」電影提早在世界每一個城市上演,
因為氣候巨大變遷已經對自然災害的節奏、規率取得絕對的主控權。

 

氣候變遷讓我們的生活經驗、偏好的選擇、公共建設的設計標準、
災害防制、救難的設備、訓練,都要有新的思維及準備,
這是每一年、每一城市,每一村莊都要面對的課題。

 

當然,除非我們不相信科學家所說CO2過量排放這是造成氣候改變的主因,
否則,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市,都要努力,減少
CO2排放,
不管我們是不是簽約國,老天爺的自然法則的有效性是超越違反自然法則的人為法則。

 

上個月,環保署通過了台電在高雄大林廠的兩座燃煤電廠的更新案。
我們感謝由地球公民協會號召環保團體的努力、市政府及全體市議會的支持,
台電的努力、環保委員的力挺,空污應該可以改變一部份。

CO2的減量卻因現存的法令及中央主管機關的不夠堅持,
仍未達成
CO2減量的具體措施就先行通過。
希望環保署、環評部、台電、主管機關在這次「超颱」
的與地方政府環保團體坐下來好好研究
CO2減量具體措施。
否則下一次的颱風不只會破壞山坡、河岸、海岸,可能會入侵台灣每一個角落,
包括高雄大林廠兩座燃煤發電廠。

除非我們仍不相信CO2排放過量是氣候變遷的主因。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十六世紀末航海世紀以來,紐約便成為歐洲認為新大陸中,重要開拓的城市之一,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紐約從古至今,一直是許多新移民以及新文化的匯流過渡區,
在全世界各角落見著的文化藝術,似乎都可以在紐約,找到一席棲身之處。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內的威廉斯堡,
早在1638年,荷蘭西印度公司便買下這塊區塊 ,稱之為波斯維克城(Boswijck),
這個原本被稱為波斯維克的地方;過了五年,英國接管了新荷蘭區,
這個原名為波斯維克(Boswijck)的地方,則改名為Boshwick
但當地的居民則稱為Boshwick shore,波斯維克河岸;
許多波斯維克的居民會從這個河岸,經過東河,到達紐約市中心,
因此而帶動當地的農業發展,使這裡漸漸蓬勃起來,卻仍不屬於紐約的市中心。

1802年一位名叫Richard M. Woodhull的有錢人,
則有計劃的將他在威廉斯堡,約為53,000平方公尺的私人土地,
納入市中心之中,最後終於成功了;為了紀念這項榮譽,
他便命名這塊和人區域為「威廉斯堡」;最後成為這個地帶的名稱。

 

 

早期這塊區域也是移民者的天堂,除了荷蘭人外,許多的德國人和猶太人,

也相繼入住這裡,而這個區帶因為靠近可以船深吃水的東河岸,

對工業總是很有一手的德國人,便運用這個優勢,進口原料,

開始興起工業營運,當成品完成時,再經由碼頭運送出去。

不僅如此,德國人更興建許多船塢以及修船廠;

因為工業的發展,直接性的帶動當地經濟的蓬勃氣勢,

在十九世紀時,這裡的經濟發展占了全美國的百分之十;

主要以家庭食用加工品,以及佐料為主,包含Domino Sugar大廠牌,

許多有在早期赫赫有名的民生必需品,都是從威廉斯堡出來的,

而當時威廉斯堡的金融實力,足以和華爾街相庭抗衡的。

 

這個品牌的糖製品,到處都可看得見

這個廠房是威廉斯堡最著名的地標

 

當然,經過歲月的流逝,以及時代的變遷,威廉斯堡的黃金歲月,

隨著時間,許多工廠已搬出,他的光景也不如從前,而端看建築物,

除了能憶起當年的風光外,老舊的廠房和建築物,

很多時候,其所蘊含的價值,就都市計劃的考量思考,得需煞費苦心!

 

紐約的SOHO區,是聞名世界的藝術文化交流區,

早期許多對藝術抱有熱情的藝術家,帶著一只皮箱,

便在這裡租一間工作室開始創作,一直到發跡為止,

這個區塊,也在許多藝術家聲名大噪的同時,租金水漲船高,

負擔的起的房客,只剩下高級的精品店和大設計師或藝術家;

對剛從大學畢業,或純粹對藝術懷有一絲闖蕩的素人來說,

根本是無法負荷;因此,許多人開始尋找最適合的地方。

 

部份的人跑到了便宜的柏林,而部份的人還留在紐約,

或者曾經到過柏林的人,又回到紐約,而他們選擇紐約共同落腳的地方,

便是威廉斯堡,早期曾是工業區的威廉斯堡,留下的廠房,

不僅便宜且寬敞,是許多素人以及藝術家夢寐以求的地方,

漸漸地,這裡開始形成一個聚落,許多創意小店,還有特殊的藝廊,

都可以在這裡發現和尋找,非常有趣。

 

 


柏林哈克夏社區,原本是破舊的猶太人住宅;歷經二次大戰後,

這裡的殘破不堪,成了藝術家匯集的地方,各式各樣的創意藝廊,

以及特色餐廳,在這裡陳列;

人潮永遠是這裡最大的特色


 

紐約威廉斯堡的廠房再造

原先這裡的環境氣氛,便是眾多文化交流的地方;本來的文化氣息便是特別的濃厚,

加上許多外來客的藝術催生,使這裡那樣的味道更被烘托

 

威廉斯堡區內的其中一間藝廊

當時正好有一支BAND準備表演;藝廊和BAND巧妙的結合

藝廊的牆,皆為原本廠房的建築結構;

很有味道。

 

而利用原本廠房閒置空間利用的概念,還可保留紐約歷史的風光,

許多藝術家便使用建築物原有的用途痕跡,不加以抹滅,

成為他品牌,或者創作的一部份,使不知道的人,還能了解以前的紐約;

又是一個成功舊建築再利用的案例。

 

 

 

北京798還是上海藝術村,以及曾被評選為創意城市的德國柏林,

皆是利用這樣的道理,吸引剛畢業的藝術學生,或者個人設計的素人,

落腳創作,結合商業行為,每年創下的經濟成長率,

足以和當地城市金融業,所創下的經濟價值,

不分上下,絕不誇張。


 

北京798藝術園區 運用原本舊廠房的空間

給予藝術家空間創作,現以成為造訪北京的必經之地;這個區域所創造出來的經濟效益,

足以和北京的金融業相抗衡,非常恐怖。

 

位於上海莫干五十,簡稱M50 原本為蘇洲河旁的舊工業廠房,

在許多藝術家進駐之後,成了上海轉型成熟的藝術區落之一,

類似的藝術聚落,在上海有上百個;裡頭獨特的藝術氛圍,吸引許多人們前往;

開創的經濟價值,則不在話下。

 

這幾年,高雄市為因應世運舉辦,以及捷運通車之際,

而有許多大型且新穎的公共建設,

使高雄蛻變為一個嶄新的明亮城市;

然而,城市裡的舊建築聚落,

包含工廠遷移後的廠房,以及即將被拆遷的左營眷村,

都是城市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不可乎視的發展歷程,

就國外經驗,這些地方,自然而然可提供在地藝術學生,最佳的發展舞台。

每年從南部大專學院,相關藝術科系畢業的(包含音樂 舞蹈 設計 繪畫...等),

就有六千多人,給予他們在畢業之後或者在學期間一個很好的創作舞台,是現在台灣社會所缺乏的。

左營眷村擁有大片的腹地,倘若能按照於國外考察所見的藝術村形成模式複製,

請各式各類的藝術家進駐,其左營眷村獨特氣氛和規模必會吸引國外許多藝術家進駐,

柏林 、上海,以及北京,都是運用相同的模式所創造。

 

老舊建築的氛圍,以及原有的建築結構,

透過藝術家的巧手,以及商業行為的進入,

就現今看似城市毒瘤的區塊,會因此而活化,而再蓬勃;

不僅給在南部發展藝術困難重重的學生和素人一個機會,

這樣不斷有創意想法激蕩的區域,

絕對是除了發展商業區,蓋百貨,

另一個可讓城市動起來,帶來活潑熱情的一個區塊,絕對是。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世界第一大城,紐約,是典型的海港城市,城市最早發展之時,
與高雄相同,從紐約曼哈頓島的港口,也就是曼哈頓的西邊開始;同樣也是從鐵路輸送開始。



1874年的時候,這個地方,開始興建和街道共用的鐵路,
不過,當時這段鐵路,卻常發生車禍,造成傷亡,在行經第十街時,
還被稱為
死亡街道,原因是,許多騎馬的騎士,會和鐵路爭道

當時,牛仔往往騎在鐵路上,不只如此,還走在火車頭的前面,

極為危險;常發生事故。

於是在1929年時,紐約決定將曼哈頓西邊這條鐵路重新改建,
原本和街道共用,共計經過
105個街口的鐵路,
全部改為距離地面約有
30尺的鐵路高架段(Highline),
並新增大量的河岸綠地,改建預算,以現在換算,至少二億多美金;相當驚人。


 




當時還在營運的Highline鐵道

這條鐵路的主要功用,便是將港口的貨物能直接運送至城區和新北美區,
為了能快速,這條鐵路不同於一般鐵路,在興建的時候,
便規劃可進入許多倉庫或者工廠之中;使貨物不用再轉乘,這些物資多為民生食物,送到工廠內進行二次加工。


  火車可直接進行倉庫之中,極為便利

(以上黑白照片來自於Highline官網)


而後,因紐約城市人口迅速擴張,需要港口腹地,
挪做都市居民使用,原舊有的港口,移至紐澤西洲的伊莉莎白港;
當然,這條曾經的運輸鐵路,隨著港口的遷移,在
1980最後一班載著冷凍火雞的列車後,宣告停駛。

 

這條鐵路荒廢十九年後,很慶幸的是,這條高架段鐵路(High Line)
並無即刻的拆遷,不管是見證紐約利用這條鐵路發展歷史的老一輩紐約人,
還是伴隨這條鐵路荒廢的新一代紐約客;這條鐵路皆是他們成長或者寄情的重要
ICON

 

而在1999年,紐約政府決定拆掉這條高架段鐵路,不管是認定這個歷史ICON
還是之後認識因此而認同的紐約客,自發性的組成一個叫做,
成立了一個叫做
Friends of Highline的團體,他們想將這條鐵路,
不僅保留下來,更整理為居民活動的開放空間,他們覺得,
與其花錢蓋新的公共空間,不如利用原本舊有的空間再改建。


 

 
這個團體的努力之下,於2002 ,紐約市議會通過這條鐵路可再利用的條例。
2003年,這個團體以不拆掉這座鐵路高架橋為最終目的,
不僅只有一廂情願的捍衛,而是在這條鐵路高架橋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
以及透過網路,
號召全世界對這個保留案有興趣的民眾,
一起來創意發想,辦理了全世界
Highline再造的國際競圖活動,
以不拆掉鐵道,保留舊有鐵橋和鐵道的元素,進行設計。
共計有
720支隊伍,36個國家參與,
最後由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Diller Scofidio+Renfro,兩組景觀建築師獲得。

而在新建Highline計劃中,皆利用了紐約當地的生長植物來復育,
不但符合環境條件,更是重要的生態觀念。



除此之外,這樣的民間團體力量,也逐漸落實在商業行為上,他
們成功的利用鐵道旁邊許多舊有的建築,如肉品保裝區,
和沿線很多倉庫,以舊建築再利用的觀念,變身為時尚的時裝店,
或者有個性的餐廳以及各式樣的創意小店;不只是保留鐵道而已,
整體性的區塊開發,成功的讓這個地帶活化再復甦,讓紐約其它區的市民,
能感受到這裡不同於其它商業區的獨特氛圍。


這條鐵道的有趣之處,還不僅於此;有一間名為”Stand Hotel”,則視這條鐵路為自家飯店的特色,
將他們自家飯店,橫跨於鐵道上,蓋了一座外觀好像書的酒店,好比鐵道闖入書中黃金屋的意象情感。

 



橫跨街道中間的高架處,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Diller Scofidio+Renfro設計團隊將劇場空間設計融入此地,
坐在斜坡式走道的木頭階梯,觀賞街道穿流不息的車子,彷彿在觀看城市某段故事情節。





HighLine Friends
,成功發揮民眾的力量,讓他們的想法,
結合符時代潮流的理性思考想像,讓他們具體顯現,不只是情感上行為和辯論。

紐約市長,Bloomberg,也支持這樣的活動,他宣佈,將動用紐約的城市基金,
來維護這條鐵路再造,公部門也以實際的行動支持這樣的計劃,不管在金錢的挹注還是實質的行動,都有顯著的成效。

在歷經多年的計劃和規劃後,2009.06.09,是HighLine的歷史時刻,
HighLine重新對外開幕,象徵民間長年的自發性力量,成功改變都市的案例。

這不僅是環保行為的一種,更讓往往人們對歷史軌跡所形成的建物,
有了最佳的保留方法,而不再會對這類的大型空間不知所措,最後只好面臨拆遷的命運。



法國巴黎巴士底區的貝西公園附近高架廢棄車道,改建為市民休閒的公園,並設置空中生態水池,
極為特殊,使這條原本像是城市毒瘤的荒廢鐵道,頓時成了居民重要的休閒空間。

紅色圓拱橋上,便是老巴黎時代的鐵路橋,

如今,他已成為最讓附近民眾滿意的花園,又或者是自行車道

 

巴黎,空中綠林花園 (La Promenade Plant`ee)廢棄車道利用成功案例。


在高雄,也有鐵道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臨港線自行車道,便是最佳的案例,
原先這條鐵路為運送港口物資至市區的鐵道,歷經時代變遷之後,
鐵道全面荒廢,在改建之後,民眾不但可以透過這條鐵道的自行車道,
一窺碼頭的作業情形,更是全國獨一無二的臨港鐵道自行車道。

 臨港線的自行車道,是高雄市最豪華的自行車道,
保留鐵路的紋路,舖上平板的柏油,便是最亮眼的自行車道喔!

然而,歷史價值極高的高雄哈瑪星鐵道,也就是高雄港車站,是全國唯一日據時代還保留的車站,
特殊的舊鐵道紋理,是高雄豐華的歷史紀錄,現在這個舊車站和鐵道的未來,仍是未知。


每每要去中山大學或者西子灣,在紅色鐵橋下的哈瑪星鐵道,是全國僅存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車站。

希望透過國外許多廢棄鐵道改建的成功案例,拆遷不是唯一的辦法,在歷史和新建設中,同樣可找到共存的媒合點。

延伸閱讀:舊鐵道再利用俱樂部-高雄 巴黎 紐約 

紐約Highline官網

紐約Highline部落格-這裡可得知最新的活動和訊息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

去年百年一次的金融大海嘯,重創全世界的各產業,受害最深的美國,
更不用多說;而著實代表美國的紐約市,卻仍能保持著他的活力和創意,在不景氣的寒冬中,鼓舞著受創的美國心。




42街百老匯


紐約,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擁擠的城市之一,雖然城市發展年歲,
仍遠不及其它歐洲古城,但他的包容性以及壯大的歷史背景,
使他站穏世界城市裡的老大哥,在近年來全世界愛地球的行動中,
碳大戶的美國雖然仍是世界各國的箭靶,但個性鮮明的紐約,
不論在城市規劃還是市民意志,都已宣誓他們仍是世界潮流的先鋒。

兩年前,紐約的自行車建設,可以說仍遠不及高雄市;現今,
他的決心,卻足以帶領世界。紐約道路的擁擠和塞車程度,不用去過,透過電視畫面,也能感受;

在這樣擁擠和繁忙的街廓中,於今年再度拜訪的考察中,大為震撼。



開車至上的美國文化,
今天,他們也豎起了”只有自行車”的告示牌了!



第六大道 42街附近



布魯克林區



布魯克林區



















布魯克林橋,原本是只限行人行走的橋,
為了因應自行車的車潮,特別將原有的橋面,分割為兩側;
區分自行車道和人行道!

多數的人也都遵守這樣的規定,一個紐約自行車的氛圍,
從橋的一點點改變,以及各式各樣,士農工商的騎士,
便可清楚的感受得到。

那天,我也騎著自己的小摺,實地的感受;大為感動和振奮,
希望高雄市也成為全球自行車最友善的城市。




DUMBO 從布魯克林看紐約最漂亮的點



這是誰拍的啊?
好有空氣感?




第七大道 雀兒喜附近



雀兒喜附近



圖中騎黃色單車的老兄,已經在原地停了一分鐘,很厲害!

紐約豐富多元的街道風情,
不管是忙碌的十字路口,還是休閒的河岸景緻;
現在,都可以騎著自行車,走在健全規劃的自行車道,四通八達的串連。
在兩年的時間內,的確很不可思議!

兩年多前,紐約的自行車道,頂多只沿著哈德遜河的休閒自行車道,
以及市區裡屈指可數的小車道。然而目前,紐約道路上,
幾乎每條道路皆設有自行車道,在政策的落實上,也實質帶動起紐約市民騎乘自行車。



曼哈頓 西邊 紐約最豪華的自行車道




曼哈頓 西邊 紐約最豪華的自行車道


兩年前,紐約的自行車道,只侷限於哈德遜河旁,
休閒為主的自行車道;還未全面擴及至市區。

時髦和騷包的紐約市民,不同於台灣這個自行車製造王國,
追求車子先進的設備,似乎是我們的天職,而藝術大城的紐約市,
則不同於此;以舊車款再改造成獨一無二的個人獨特車子,
搭配富有個人個性的穿著,騎士和單車的組合,成了紐約街道上,美妙的藝術巡禮。



紐約普通"貓"的自行車


 

自行車車禍現場
我以為在拍電影



車很貓 人就還好





這個瘋狂修女騎車減肥成功



相機焦距對錯 就不要再拿空氣感當藉口



騎車讓每一個人看起來更性感




威廉斯堡







布魯克林 似乎是工作室的人



送餐也是可以很帥的

穿梭在紐約街頭的各式騎士,
從單車至騎士的穿著裝扮,皆突顯了紐約這個城市裡的騷位,
以及獨特性,好不精彩。

紐約就是紐約,永遠不走在別人後面,
或者說不習慣當老二,當世界正興起一股新興的潮流時;
也許一開始的起步較晚,但他也顧及再地化發展,急起直追!

紐約,這個比高雄市擁擠數十倍的大城市,在兩年內,
自行車道的設置,可說進步了數十倍,就連現在的高雄市都望塵莫及。

 

只要有決心,縱使目前高雄市的天氣炎熱、摩托車當道,
當擁有完整的自行車配套的同時,一群躍躍欲試,
以及負有使命感的自行車騎士,便會義無反顧的投入自行車革命運動,
以目前市民普遍自行車運用的成熟情況;真的,就差政策執行的臨門一腳,不是嗎?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