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19水災重創了台灣南部,「極端氣候」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已經十分明顯,
近年來遠遠超過預期的自然災害,迫使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思維考慮防災問題。

趁著今年五月和市議會到荷蘭考察,也觀察了荷蘭這個低窪國家的防洪之道。
除了先前已經在部落格介紹過的漂浮屋,兼顧防洪功能與生態保護的大壩,
也是一個具有創新與永續觀念,值得我們參考的做法。

 





移動長城Maeslantkering水壩
圖中白色結構物就是著名的弧型水壩,
平時避免影響生態與交通,只在水位超過警戒線時閉合形成屏障

Maeslantkering水壩是荷蘭40年治水計劃Delta Work的一部份,
1991年開始建設,1997年完成,耗資超過4.5
億歐元。
Maeslantkering
由兩道弧形水壩組成,以雙臂環抱的方式座落於鹿特丹。
平時雙臂張開,鹿特丹港與北海呈現開放狀態,船隻可以自北海進出鹿特丹,
一旦北海的水位高於預設的警戒線,完全由電腦控制的弧形水壩就會閉合並下沉,
在鹿特丹港與北海之間形成一道屏障,保護城市免於洪水的侵襲。

 

由工程獨尊到兼顧生態
然而,荷蘭也並非一開始就採用這種可動設計,
1950年代到1970
年代的這段時間,荷蘭的防洪策略是以「防堵」為主,
透過人工的工程設施,試圖將海水隔離在居民的生活之外。
這種與水爭地的做法,固然達到一定程度的功效,但也引發了若干問題,
像是漁業的損失、以及自然生態的破壞。

時至1970年代中期,荷蘭人對這些問題的反思在經過長時間的討論之後,
凝聚了足以動搖政府決策的力量,終於促使政治放棄工程獨尊的防堵政策,
改以可動式,平時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等特性為首要考量。
Maeslantkering水壩就是這種可動水壩的集大成表現。





平時Maeslantkering水壩靜靜佇立兩岸,開放鹿特丹港與北海的水上交通。
船隻可以由此進出素有歐洲門戶之稱的鹿特丹。

Maeslantkering
水壩
所展現對環境的友善

Maeslantkering水壩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建築之一,理論上可以抵擋千年一次的大水災。
但荷蘭人並沒有挾此強大工事與自然爭地,相反的,他們盡可能不破壞環境,以順應自然的方式治洪。
平時開放,只在必要時閉合的可動式水霸,配合萊茵河三角洲諸多配套措施,
如保留低窪地與湖泊作為緩衝區、填沙加大行水區、近海低地改種耐鹽作物、以觀光取代傳統農業等,
營造了一個海水與人類和平共存的友善環境,將以往「與海爭地」的思維轉變為「與海共生」。

 

2007118,來自西北的風暴引發洪水襲擊荷蘭。
在此之前
Maeslantkering水壩一共只閉合10
次,
其中
1次是女王主持的啟用儀式,另外9
次是例行測試。
面對初次來臨的挑戰,
Maeslantkering
水壩順利閉合,
在同為可動式的臨近水壩
OosterscheldekeringHartelkering
聯防下,
成功擋下洪水,保護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與財產,證明兼顧生態的新思維,的確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在極端氣候日漸加劇的情況下,同樣面臨洪水的問題。
然而目前我們對於海水的防禦,仍以固定堤防與消波塊為主。
在洪災規模愈來愈大、防洪設施必須有所提升的今日,
強化防洪設施與防災思維的轉向,其實是可以同時併進的。
荷蘭的思維與經驗,應該足以作為借鏡。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幾個星期,聯合報於週二皆推出各城市經驗的系列作法,
於這個星期二推出的單車城市經驗,讓人大為感動,感動媒體願意站在廣播的角色,
向民眾介紹各國寶貴的成功經驗外,另一項感動是,
當今的高雄市自行車建設,雖然無法比擬這些歐洲城市,但每一個環節,
皆是根據這些成功的自行車城市經驗,一步步的成長進步。

 

此次聯合報介紹荷蘭、丹麥和倫敦等的自行車經驗,
向台灣民眾體現了一個友善的自行車生活,更看出政府的決心,
撇開實施自行車政策數年的荷蘭和丹麥,貴為世界三大城市的倫敦市政府,
也在幾年前,硬在爆滿的倫敦市道路上劃下自行車道,開始一系列的自行車城市建設,
包含自行車和小摺上大眾運輸政策(高雄市政府便依照此依據,
而實施小摺無限時免費上捷運,一般車也從五月開始從完全限時,改為不限時,人和車六十元方案。)

 延伸閱讀:一般車上高捷 不限時段

 






座落於倫敦市區的藍色精靈公共自行車

而在今年,也可在道路上看見藍色精靈的公共自行車政策,
表明城市逐步走向自行車城市的宣誓,今年六月,也去了一趟倫敦,
藍色精靈的操作模式如同巴黎和里昂,前三十分鐘免費,雖然造型和顏色不盡相同,
但其後台系統,以及以廣告作為主要收支的模式,幾乎如出一撤,但其中,
不如報導中那樣的方便,不同於里昂或其它使用類似系統的城市,
倫敦藍色精靈公共自行車前三十分鐘免費,是一個可怕的陷井,何以見得?

 

建立民眾騎乘習慣的關鍵三十分鐘

三十分鐘免費制度,除了建立民眾使用的周轉率,更重要的是,
建立民眾使用的習慣,逐漸將自行車做為生活的一部份,但為何說在倫敦,
三十分鐘,是一個易掉入的陷井呢?首先,倫敦貴為一座幾百年的城市,
許多道路和城市規劃是延襲舊時代的規劃,馬路的路幅早已不敷當今汽車為患的時代,
在自行車道和快車道(公車道)共用的情勢之下,倫敦城市給予民眾的自行車環境,是艱困的!




此部影片為倫敦自行車在道路騎乘的實況。
以我的經驗,當我租了一輛藍色精靈之後,因為不是當地人,除了要熟悉道路之外,
還得適應汽車和單車道共有,極具挑戰的單車環境,正緊張騎車的環境之外,
還需不時找尋泊車的停靠站,也就是說,在騎15分鐘之後,便準備找停泊的站體,
但有好幾次都是,終於找到一處停靠站時,卻發現沒有位子可以泊車,
又必須趕緊找另一處泊車點,一連串下來,常常都已經超過30分鐘了;
換另一種思考,也許他們各點的公共自行車其「搬運有無」的制度,
仍需再精準,或者是對於倫敦城市的現況,30分鐘的免費時間,
需再延長的可能性,也許40分或1小時。







一大排的公共自行車,一個停放的位子都沒有!
排列整齊的公共腳踏車,就是都沒有人騎的最好呈現~

 

理想中隨騎隨放的租車環境,在倫敦當今的單車環境,我可以大膽的說,
並不如報導中說明,多數看見租車站擺放整齊的公共腳踏車站,
就是沒有人騎的最好呈現,也就是說,雖然免費的30分鐘有極大的誘因,
但在相對的環境硬體無法提供民眾順利在30分鐘內還車,
雖然便利,但還是興趣缺缺,如同當今高雄市的青蘋果公共自行車。





高雄市公共自行車,因站點不足,收費偏高,還一度破產的危機。

 

轉換為自行車城市的倫敦過渡期

當今倫敦的自行車環境,最令人感動的是,無疑是市政府的決心,
但若作為一位觀光客,攜家帶眷進行親子共騎,荷蘭和丹麥會比倫敦更加適合。

朝向綠色城市,自行車建設無疑是必備的條件,每個城市都有他自己要面對的困難,
倫敦是世界第一個課徵汽車稅的城市,可以了解城市內擁擠的程度,
在朝向如同荷蘭和丹麥的自行車城市,混亂的過渡期,絕對是必要的過程,
找出一個最適合倫敦的自行車建設,也許倫敦還在摸索中,但可以肯定的是,
倫敦的自行車人口也愈來愈多的趨勢。

 

屬於高雄的自行車建設

報導中,記者拿倫敦的公共自行車和台北的微笑單車相比,並說出其看法。

其實,不管是微笑單車還是高雄市的青蘋果公共腳踏車,其共同面對的挑戰,
都是全世界最多的摩托車問題,當然,在摩托車仍然便宜且方便於公共腳踏車時,
公共腳踏車推展就會有他的困難,因此,在台灣發展綠色運輸的城市建設,
面對摩托車問題,並擬出一套具成效且能誘導摩托車族選擇使用的政策,
是值得深思倘若其政策成功,不管是台北還是高雄,將會是世界城市取經的典範城市。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炒地」、「炒樓」,似乎已成為社會新經濟的項目,多數時候,
  買賣的需求已高於住的需要,愈炒愈High的高房價,更造成城市高比例的無殼鍋牛族,
  縱使有許多空屋,還是無法入住;一個適宜的社會住宅政策,在當今台灣已開發社會中,
  卻仍還屬於未開發階段。

 

 優良的社會住宅制度,能給予社會安定的力量,
讓普遍的民眾能無後顧之憂於工作和孩子的照顧,降低社會不確定因素;
社會住宅盛行的國家,早在20世紀初便開始實施,因實行的較早,許多失敗的制度在歷經數年後,
現今已發展成熟,根據荷蘭的經驗,荷蘭有34%的人口居住於社會住宅,
謂為世界之最,在1650萬人口中,有700萬人是居住於社會住宅。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老人住宅 不管是那種類型的社會住宅
在建築的設計和建材的選擇,皆嚴格規範,因社會住宅是因建築分配比例,
因此社區內不會特別知道那些是社會住宅那些是一般住宅。





荷蘭阿姆斯特丹GWL瓦斯工廠,
在廢棄後,政府規劃為社會住宅 民宿 展場和商家的多元空間。






原本場區內的瓦斯糟?利用其挑高設計,作為展場中心。







 

 建立城市土地導引政策為先、再規劃社會住宅

 現今政府對於城市內的土地規劃,並無全面性的計劃,
應就現今仍未使用的土地,一次清出,思考各塊土地帶給城市的「導引效應」,
例如:科學園區、軟體園區及文創園區及住宅需求規劃,
藉由政府土地規劃的帶頭政策,帶動週邊土地發展,利用群聚產業的特性,
提升土地價值,在其規劃滿足十年到二十年、政府優先將這類型土地用途確定後,
再將剩餘的國有土地,進一步作為社會住宅的規劃;不致於每每總是為一議題的炎燒,而匆匆規劃。

 

 出售之國有土地,可依比例建造社會住宅

 在政府確認其任務形土地之後,之於的零星土地,包含捷運旁的土地,
進行國有土地標售時,倘若土地規劃為住宅需求,就社會住宅政策而言,
在建商買地建房時,便要求其多少百分比為社會住宅需要,
使得社會住宅不會總是在太過於偏僻的地方,生活機能糟糕,
淪為社會的問題場所,不便於管理的放任區域;能夠使普遍性的民眾皆能享用市中心的生活模式,
也保有建商獲利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如此整體性,複合式的土地規劃思維,實質帶動城市穏定發展。

 

 只「租」不賣,增加市場流動率

 台灣目前推出多種型態的社會住宅,不管是青年住宅、家庭式、老人住宅、
身心障礙住宅等,皆建議能只「租」不賣,促使社會住宅的住屋、退租的流動率;
而在資格審察方面,更是社會住宅制度完善的關鍵之一。

 

  依收入比例訂定資格審查

 不管是那一種類型的社會住宅,在資格審定上,應以比例原則的模式建立,

在以收入為資格審察的條件之下,可以上限為準,往下比例原則的條件進行,
讓多數的民眾能享用此項福利政策,而非一致性的補助政策,按照收入不同,
給予相對的補助比例。

除了訂定進場的資格之外,也需有退場機制,
並就不同的住戶需求設定承租年限,
假設以一位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租賃青年住宅期間,
其資格若不符合青年住宅條件,包含置產、建立家庭,或是達到承租年限,
則應要求他們退租,青年住宅的角色,除了讓剛畢業之青年能安心打拚外,
限定使用年限,也能激勵職場青年,倘若建立家庭,若仍有住宅需要,
則建議轉移至家庭式的社會住宅,再讓下一批的職場青年進住。

 

  優先給予無產中年人之社會住宅補助

現代無殼蝸牛族愈來愈多,許多四十好幾的無產中年人族群,
仍未有穏定的住宿環境,針對這類族群,其相對於青年人之社會謀生能力和機會將略為減少,
優先給予這族群社會住宅安置,或許更為迫切。

 

 現今之後現代社會,不論是產業、收入還是人口,
甚至是影響極大的氣候變遷,都呈現M型化極端型曲向,
中間那端族群和弱勢族群,則成了需要多面向政策協助的一群,
這群人口正好也是社會的多數人口;給予社會一安定的力量,
進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端視「住的人權」,無法是基本且永續的社會政策。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冬天愈來愈冷,夏愈來愈熱,就連颱風,也超乎我們想像的巨大,

「溫室氣體」讓整個地球陷入萬年以來的巨變,有人說這是地球週期性的轉變,
又有人推測,這是工業時期以來,科技文明高度發展的後果,不管過程如何,
當今的我們,共同承受了相同的後果-「變幻莫測的氣候災難」。





狀似細胞生物的荷蘭飄浮屋

 

 荷蘭,這座小巨國,不僅土地小還低於海平面,自有記憶以來,
與海爭地增加國土面積,一直是荷蘭人生存的基本功,
但從1953年發生七萬人無家可歸、兩千人死亡的水災之後,
荷蘭人重新定位他們築堤防水的水利工程,經過審慎評估和思考,
他們耗時十四年,建造一座可活動式堤防,此活動式堤防,
主要是因應荷蘭是萊茵河出海口,此處擁有海河交流豐富的生態群,
早先固定築堤式之水利工程阻礙即有的生態群,造成漁民捕不到魚、
部份生物因此絕種的危機;活動式堤壩能防洪還能兼顧生態需求,可謂一舉數得;
並給予世界一個最佳順應自然、謙遜的公
共工程啟示典範,不只如此,荷蘭人依此靈魂精神,打造了飄浮屋。



住宅型的荷蘭飄浮屋


荷蘭人了解他們與海爭地的歲月,將隨著氣候變遷愈具挑戰,
他們因而反向思考,何不和他們共融,當代的人類都依人類為本位出發,
總是打造一個適合人居住的世界,卻往往忘了「順應自然」這件事,
荷蘭人在容易水資源泛濫的地方,不再填石造陸,而是打造一座隨著大水上升的房子,
就算是洪水大泛濫,也不再害怕淹没的危險。




 





飄浮屋的型態已在荷蘭謂為風潮,
雖然價格上仍還無法趨於平民,但這樣的觀念,似乎為極端氣候下的人類,
找到一艘諾亞方舟。





 


出自於本身對環境的真愛,這位荷蘭人建築師,
創造了許多和自然共生的建築想像,飄浮屋便是其中之一。



飄浮屋社區,的確是一個感覺好奇特的社區。



飄浮屋之一隅,戶外的露台,原本的草地視覺,取而代之的是波光閃閃的水面。



海島型國家台灣,處於環太平洋地帶,不僅地震多颱風也多,
根據聯合國報告指示,台灣是第一波氣候災難的首波地區,自八八水災和高雄九一九水災後,
皆驚覺瞬間豪大雨的威力,而位於西部地帶的平原地區,早年因經濟發展需求,
農漁民大量抽取地下水,促使地層下陷,使得部份地區,如林邊和茄東皆低於海平面,
不堪一次性的猛爆雨量,一張載運居民走在水路上的坦克車,成了八八水災最傷痛的記憶。



然而這類的地區,若再以從前的觀念重建,仍無法抵擋氣候變化的威力,
假設往後重建的觀念皆以大水為頻繁為正常,相信整個觀念將有所不同,
如同荷蘭飄浮屋,和大水共存;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文化古都台南,曲弄彎沿的道路,和一個又一個的圓環,
總是讓外來的旅客摸不著城市裡的東南西北,做為早期首都的台南市,
城市發展早,街道上隨處可見早期流行之建築樣式,其亂中有序之都市街廓,
蘊藏著珍貴的台灣文化縮影,站在人類文明發展角度和當今最流行之環保議題,
保留再利用,已是當代藝術結合當代思維,最迷人的城市開發手法。

 

佳佳西市場旅館,位於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座官辦市場旁,因此稱為佳佳西市場旅館,
周圍更是早期台灣火熱的布市場,據說,世人周知的台南幫,便是從這裡發跡,
以早期的眼光看來,這塊城市區段,如同當今台北信義計畫區,
座落於此的建築物,皆是從前最先進的摩登建築,佳佳西市場旅館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發跡。


 





興建此棟旅館之建築師,為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除了是建築師的身份之外,
更是當時的台南市長夫人,因此在佳佳旅館落成之際,市長還來此剪綵開幕,
可說是一棟在地精神價值不斐的一幢建物,然而,在歷經三十多年運轉,
因時代遷移,佳佳旅館隨著台灣發展重心北移而沒落,最後,成了一間乏人問津的旅店。

 

 

是建築師也是藝術家的劉國滄老師、蔡佩烜老師及幾位夥伴,
合力將此棟建物買下,他們以維持原樣為最終目的,將綠建築和設計的概念融合進去,
結合古都台南文化背景和旅館旁那顆大榕樹意象,將旅館房間設計成主題式房間,
以台南具特色街道為主題,每一個房間搭配一文化主題,因入住主題不同,旅館所安排之主題旅行則有所不同。



 
圖中留著長髮的為劉國滄老師。此一樓層為頂樓之露台。

 

此間旅館是以「神農街」為主題意象,因此房間內有許多早期神農街房內之陳設,
包含幾乎九十度之樓梯等。


旅館刻意保留原來斑駁之牆面,藉以回味從前風華時光。

 

而旅館除了保留原旅店之結構和將部份原始牆面,
利用裝飾手法和現代設計融為一體,在客人體會當代設計之外,還能懷舊佳佳旅館曾經的面貌。

文化旅店執行長蔡佩烜老師表示,作為設計旅館,便是要讓入住的客人「享受」世界知名的設計傢俱,
藉由他們自己本身藝術圈的人脈,將各國知名或即將成名之傢俱設計師作品引進飯店中,
許多在雜誌才看得見,動輒數十萬的傢俱,也許就成了您房間的座椅或茶机;藉由直接的接觸,
促使每位入住的客人感受其設計的美好。






以模仿牆石切割面,卻用鋁為質材的泰國設計師,旅館內有大量他的作品陳列其中,
透過和佳佳的私交,得以收集大部份作品,這位年輕的泰國設計師以是世界知名。




這張特別的貴妃椅,價值數十萬,在普通時間是無法親切的,

但佳佳西市場旅館特別將這張椅子擺在Lobby,供大家使用。

 

當然,作為以綠建築為出發的旅館,在能源的運用上,也別具心裁,
佳佳西市場旅館利用冷氣所排放的熱能作為熱水的來源,
而旅館內大大小小需要用到水的地方,皆使用
RO

他們的理由是,
RO
純水能減少馬桶和相關器皿的殘垢,少了殘垢也少了清潔劑的使用,
而過瀘
RO
水所產生的廢水也可再回收使用。
除此之外,室內空間也採用天井,讓大量的戶外光引進自室內和地下室,減少電源。



旅館裡面有一空井的設計,可把光線引進來。 

除此之外,佳佳西市場聘請亞都麗緻飯店前任總經理蘇國姚老師,
作為飯店管理指導,於介紹旅館的最後,劉國滄老師說,
作為這樣一個獨特的設計旅館,雖然獨特創新,但讓旅客留下深刻印象的,
幾乎不是設計,而是旅店用心的服務,蘇老師運用以往大億麗緻的經驗,
不管是被子和枕頭的棉花比例及重量都精準測量,而好比居家式的溫馨服務,
更讓絕大多數的客人印象深刻而且再來一次的主要理由。

蔡佩烜執行長表示,佳佳西市場旅館迄今為止還未正式開幕,
但已有七成的住房率,在一切都還未就緒,甚至部份樓層還在裝修的情況下,
能有這樣的住房佳績,更奠定他們經營以文創為主軸發展的旅館。

 

而當日參訪之市議員吳益政表示,歷經多國文創產業和園區考察,
這座佳佳西市場旅館,可謂文創的精華呈現,不僅兼顧了實用性、設計美學,
也有良好的實體營運,而踏實的營業收入,更可以支撐設計旅館的理想實踐;
又表示,類似的旅館模式,可複製於高雄的勞工育樂中心,勞工育樂中心樓上有數間空房,
早已老舊不堪,但他所處的地理位置又是奇好,不僅座落於獅甲捷運站出口,
又鄰近三多商圈,假設透過設計人才的大規模整修,以主題重新打造為設計旅館,
可增加高雄觀光的亮點;在小幅度增加預算和裝修的成本下,
又可促使高雄擁有另一特色旅店,吸引外來旅客。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工業城市高雄市,其龐大的碳排放,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在高雄市減碳的道路上,建造城市大眾運輸,將是不可乎視的政策之一,
但高達
70% 的摩托車使用率,無疑是關鍵的挑戰,
一個極具創意和巔覆以往思考模式的政策訂定,將是高雄翻轉的機會。




上海世博的電動公車,世博園區內之接駁公車,市政府全面使用電動能源,
並成功開發到站充電機制,解決電動公車最讓人垢病的電量問題。
制發性政策實施,讓人見識到綠能運輸的潛力。

 

在全世界愈趨重視的氣候議題的時代,「碳交易」行為,將逐漸成為各大企業進軍國際的必要條件,
座落高雄市區內的中鋼、台電、中油等碳大戶,
在國際氣候會議上,包含COP15,皆備受禮遇,主要來自於他們擁有大量的「碳」,
有碳就等同於碳權,碳權等同於現今市場的新經濟,
擁有不可乎視的財力規模,而其背後更深層的意義是,
往後國際交易,也許將有更嚴格的審查規定,
包含「減碳」成功的審核,因此假設高雄市創立一個名為『調適基金』的平台,
碳大戶可藉由此一平台,投入市政之綠色建設,
而其綠色建設所減碳之效益,
歸為碳大戶之碳權;這樣的機制,不但可減碳,
還可建設城市內之綠色建設,且政府無需付擔其費用。 




全國最大型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當時轟轟烈烈的承辦,
現今則面臨破產的危機。原因無他,首先制度的不適宜,又加上設點的不密集,
以及租金的不便宜,皆是失敗的因素之一。

而以快要倒閉的高雄C-Bike來說,最早設立的時候,並無了解里昂和巴黎公共腳踏車的精髓,
也就是利用廣告收益支撐公共腳踏車營運,
非只靠市民付費使用的部份,而其嚴格來說,假設全面倚靠市民,也無法永續,
且依照普遍市民的使用習慣搭配公共腳踏車制度,
大多數仍是免費,因此,廣告收益(在巴黎和里昂,廣告客戶多來自世界級品牌,如:BMWLV等)
是主要設備永續的主要因素。 




 

 大型廣告支持的里昂公共腳踏車,及巴塞隆納公共腳踏車,
皆透過大型廣告的收入來永續公共腳踏車

然而,對照到高雄的情況,在無大型廠商下廣告的情況,且路網未形成、
車輛不夠密集的條件之下,高雄的C-BIKE註定失敗收場,
假設透過「調適基金」的機制,經由計算,整個大高雄需要多少量腳踏車接駁,
足以達到便利接駁和提升大眾運輸運量,
邀請欲參與計劃的碳大戶參加計劃(假設為中鋼),假設大高雄需三萬輛,
則中鋼可藉由平台拿出三萬腳踏車之設備器材資金投入此三萬輛公共腳踏車建設,
且免費提供市民騎乘。 






丹麥哥本哈根的公共自行車,是採大賣場推車的模式,先投硬幣,不騎後再騎回到
站點退回,拿回硬幣,整體來說是免費的方式,效益頗高。

而此公共腳踏車所減少之碳量,在透過國際碳抵減平台認識為有效減碳後,
則全部折算為中鋼之碳權,這樣一來,市府不但能提高綠色運輸之使用率,
市政府投入三萬輛公共腳踏車,更全部免費提供給市民,市民騎愈多減碳愈大,
因免費的因素,公共腳踏車點的設置,無需再付擔租金,實為一舉數得。 


「調適基金」的設置,可開創多個減碳的政策思考,
對一個人均排碳量全世界第一名的城市來說,
在兼顧城市產業和環保建設發展的前提下,如此的機制,
反而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和利基,假設成功了,高雄將是世界最經典的典範。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玉婆伊麗莎白泰勒,在和病魔纏鬥數年之後,於昨日安詳逝世;
縱橫演藝數十載的她,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無非為她八段婚姻,
尤以最愛
李察波頓更是轟轟烈烈。

李察波頓和泰勒。圖片摘自:http://www.dailymail.co.uk/tvshowbiz/article-507829/Richard-Burton-secret-affair-Marilyn-Monroe-new-book-claims.html

伊麗莎白泰勒貴為上個世紀最美的紅星,一生追求者不斷,
縱使玉婆嫁人為婦後,仍不乏許多追求者,受邀吃飯或出席晚宴等等,
因而讓許多另一伴吃醋不悅;而在玉婆相遇李察波頓後,也同樣遇見相同的問題;
許多導演
製作人
片商,以討論拍片事宜邀約玉婆,老公李察多少不開心,
畢竟他也是第一帥哥男星,論外貌和財產不輸人,但邀約的人們有多少個同樣也是
財貌兼具呢!

 

早在婚姻初期,李察和玉婆的婚姻關係仍是吵吵鬧鬧爭論不休,
但後來李察體悟到一件事情,
美女人人愛,自己喜歡的,
別人也一定同樣喜歡;只要另一伴不做出踰距的事情,維持應有的道德關係,都可接受。



 李察波頓年輕的劇照 圖片摘自http://kenstein64.wordpress.com/2010/05/20/a-young-richard-burton/

雖然最後玉婆和李察在歷經兩次婚姻後,仍是離婚收場,
但不管是李察還是玉婆,都是彼此一生的最愛,在李察過世之前,
更寫了一封書信給玉婆,他寫:
我想回家,回到泰勒身邊。
而根據李察姪女表示,
前幾年曾探望玉婆,玉婆加洲的住處擺滿了李察的照片,床頭邊更擺了她和李察的合照。
而玉婆表示,希望能在死後和李察相遇,並和他共同安葬;他們倆的相處,證明彼此都是一生的最愛。

 伊莉莎白

很多佳偶在分手離婚之後,總是會說,因為太過了解而分開然而,這只是了解,
而非諒解,從李察和玉婆的相處除了讓世人了解彼此偉大的愛情之外,也反應了人類的政治學。

 

在人類政治學中,尊重每個人的發言和意見貴為民主社會中重要的聲音,不
管是兩人世界
企業
團體生活,還是政治圈,彼此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
各自表述維護自己利益的時候,能夠就彼此最大利益做抉擇和諒解,有退有進,
整體的情況才得以永續,彼此間的關係連繫,也更加緊密深刻。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早期大學聯考入取率極低的時期,政府為平衡社會民眾進入大學的比例,
設立了高雄市空中大學,但隨著教育部廣設大學的機制之下,現階段社會高學歷民眾的比例,
已大大提升,不怕考不上,只怕你不唸。
 

然而,現階段高雄市空中大學所承載的社會責任,
隨著社會轉型,其所招收的學生量,已大不如從前,但站在社會福利的角度,
空大也逐漸走向服務社會弱勢族群的社會教育大學;包含服務外籍配偶和社會低收入民眾。

 
當然,為讓空中大學於這個時代走出自己的獨特性,空大近幾年來結合城市硬體,
讓整座城市能逐步成為學生上課使用的地方;並多元彈性使用空間。
但今日教育委員會審議預算時,部份議員對於空大預算提出質疑,包含空大定位模糊,
和不全然了解空大所承攬之業務而所需預算等;引起多數議員討論。








美麗島會廊位於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內,空大租下美麗島捷運站空間,
與空大城市學堂及人權學堂連在一起,除符合"城市就是空大的校園"理念外,
其作為微型會議中心的前瞻性思考,能補足高雄欠缺之會議中心,
提供國內外廠商一處交通來往便利,設備齊全的會議租借場所。 
 

其實,市立空大於社會之責任已跳脫即定之定位,
可讓空中大學設為城市智囊團,當城市面對新的議題時,
如:城市面對氣候變遷議題等,做為討論平台,包含意見交換和政策擬定看法,
因空大為在地社區大學,具在地優勢,能忠實融合在地想法,
給予市府更多元和適切的前瞻性意見,以作為高雄市發展連結的一環。

而做為一個社會型的學術單位,空大的角色更能客觀專注的討論問題,
藉由自己的領域和教室空間,不定時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市民,
共同討論,不但能拉近市民參與公共議題的機會,
更能喚醒民眾作為城市公民的一份子,往後不管是政策擬定還是議題討論,
空大皆可成為可靠的平台;在這個時代,走出自己的道路。




自1992年巴西的21世紀議題以來,地球對氣候議題的責任和重視,逐年攀升,
哥本哈根會議COP15可謂達到了巔峰,但氣候變遷所帶給市民的影響,
進而左右城市相關法規的擬定,但包含都市規劃和面對極端型氣候的調整,
在歷經919水災的災難過後,仍無法擁有共識。



面臨破產的高雄市公共腳踏車,倉促的決定設置,
不但沒有學到里昂公共腳踏車成功經驗的精髓,
更糟糕的是,類似抬轎的政策擬定,無全面性的融合在地思考,考量高雄市民運輸習慣,
終究還是敗北;倘若在政策實施之前,上行下效地於一公共平台討論,
或許在強調"全國最大的自行車租賃"系統之前,
而更重視是否能達到市民普遍使用的效率。




里昂公共腳踏車,七成的資金來自於各站點的廣告收入,從設點密集到資金永續的一脈思考,
成功創造里昂市民騎公共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習慣,
然而,在國情不同以及大環境差異甚遠的情況下,高雄建立了一個百分之九十相像的自行車系統,
但在資金無法永續 點不夠密集和民眾習慣的前提下,宣告失敗。

倘若這項政策能融入更多的市民意見,相信這樣的環保政策,
不會落得現今還有千輛無用的公共腳踏車,停放在真愛碼頭晒太陽,十足浪費。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近來,因利比亞動亂等因素,石油價格節節攀升,許多汽車族大喊吃不消,

但在通勤必須的條件之下,民眾不得不面對這荷包一定縮水的事實。

對抗油價漲價的這件事情,若要倚賴政府凍漲,似乎也不是長久之計,

而要政府提出完整的配套方案,短時間之內更是遙遙無期。

大家都知道騎乘自行車是當今做得到且最簡單的節能運動,

但常因高雄氣候炎熱
空氣不佳的情況下,

往往打消騎單車取代汽車、摩托車習慣念頭的人,

假設買一台電動摩托車,卻也因為造型不夠好看,

電池續航力,以及充電的種種問題,而暫緩暫緩再暫緩。



看見後輪的軸心了嗎?
他變是自行車成為電動車的馬達喔!

 而最近,結識了一位能將自行車改裝為電動車的設計人員,

他的厲害之處,便是不侷限於電動機車的框架,運用家中原本的自行車,

改裝為電動自行車,有人說,騎腳踏車便是要健身運動,

但在面對時間、體力、和天氣的因素之下,

擁有一台能騎也能像摩托車般使用的自行車,無疑是最佳的替代交通工具。


這款電動腳踏車,最讓人大為振奮的是,民眾可選擇自己喜愛的腳踏車,或是家中認為

「重西西」的登山車,做為改裝的車種,現今相對輕盈的公路車當道,許多當年購買的登山車,

往往擺在家中的倉庫,無用武之地,若讓這類的車種加裝馬達,

不僅為他們找到另一條出口,還可擁有一台不再拙拙的電動腳踏車。



早期的時候,大家普遍都買了重重的登山車,不久後,
輕巧的公路車取代了吃力的登山車,登山車成了家中的深宮怨婦,
這時,登山車的舞台再度來臨了,裝上了馬達,因重量的承載剛好,
不至於加裝馬達後一下子飆的太快,流暢的遊走的城市道路中;
不僅減輕騎乘的負荷,更延續騎乘的時間。



服務處的斜躺車也也加裝了馬達,享受躺著騎的快感。

 

當然,只要扯到「電動」機具,都會考慮「充電」的問題,

然而,在台灣人厲害的發明之下,電池不但可以像手機的座充般帶著走,

而且小巧輕盈,一般的插座便可適用;非常方便。



看見圖中央的黑色小袋子了嗎?
他就是電池,倘若車子沒電了,隨便找間咖啡廳,或是公車,
將電池拆掉,帶進去充電即可,小巧方便,解決電的問題。

 

還未合併的高雄市,人口約莫150萬,機車就有170萬,遠超過人口數,

而機車所排放的廢氣,更是高雄市主要的最大污染,

不論是個人面對地球的責任,還是高雄市尋求二氧化碳的解決之道,

或是面對漲漲漲的石油,都是一個極佳的辦法。



以下為朋友從荷蘭進口之電動自行車,
不愧是自行車的故鄉,細膩的設計,以及人性化的考量,讓這部車的品質凌駕於普遍想像的電動機車。





這台電動腳踏車從荷蘭飄洋過洋來到台灣
因為是荷蘭的關係,其車子的尺寸皆比認知的大了一號。



在車鍊的部份,加裝了防塵蓋,流線型的設計,更顯時尚,
而在後輪座上的方型銀色盒為電池,在電池下面長長黑黑的小圓柱,為充氣桶。



這是電動腳踏車的手把,像鹿在跳的圖騰,為這台車的品牌。




在車子的左手邊,有一個電子顯示器,算是整台車的中控台,
有大燈和後燈的開關,以及公里數顯示,當然還有卡絡里計算器。



避震器。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氣候問題仍是人類即刻面對問題的情況下,

各式各樣因應環境而開啟的再利用創意,將會逐漸走上主流舞台,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透過自家垃圾清運管道,
募得多件不論是作為材料或是可再修復的木頭傢俱;開啟了一扇環保再利用的管道。



搜集不要的校園課桌椅,來到這個工廠後,經由人們的巧手,再一次的脫胎換骨。

環保局針對此項業務,在高雄市菜公路,
設立了一處專業木造傢俱再修復的工廠,一應俱全的機械設備,
在多位技師的巧手之下,原本毀損不堪的傢俱,
又成了一件件堅固窂靠的桌椅
、櫥櫃;讓這些原本只能淪為回收的材料,能再一次發揮他們的價值。











許多舊傢俱來到這裡後,等待著被重新改造。

位於菜公路的舊傢俱修復、再造工廠,齊全的機械設備,已能幾乎全面處理木頭材料所遇到的難題,
環保局募集數位經由勞工局職訓培養的技師,藉由這個平台,提供工作機會,而許多修復後的傢俱,
會進行一個月一次的出售會,地點每個月皆不同,透過官網公告。





專業的木材處理設備,能自由自在的處理傢俱所遇到的問題。





工廠的負責人表示,每一次的展售會,都有許多民眾參與購買,
因為氣候議題的發燒,愈來愈多民眾對環保產品感興趣,
當然,富有美感和設計的產品,才能逐步提升再利用傢俱的層次;
也能促使民眾逐步對「舊」不同的詮釋和美學賞析。


展售會網址:http://www.ksepb.gov.tw/





常見路上的廢棄傢俱,其實只要細細拆解其結構,許多部份都可再開創使用。



一起來和環保局的職員們合照。

好比飄流木藝術,愈來愈多人利用飄流木製作高檔傢俱,甚至在設計師的巧手之下,
成為昂貴的家飾品,因此,「設計」能使一件平凡的東西,更顯不平凡,
對於高雄市環保局回收木頭傢俱工廠,其定位可再更廣泛,不只是定位在修復,
或是製作實用傢俱,透過和大學設計學院合作,讓多個修習相關藝術設計產業的孩子,
可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更多的天馬行空;讓每一件廢材料再利用的傢俱,
兼具美學設計內涵,提升作品的價值。



各式各樣的設計傢俱,以成為居家不可獲缺的考量條件。
圖:維特拉-椅子博物館。

根據統計,未來十年內,地球上的人口將攀升至70億大關,在只有一個地球、有限資源的情況下,
讓每一個素材能不間斷的使用,且不降低還能提高生活品味的前提之下,
這項環保局看似不起眼的業務,將扮演時代裡關鍵的角色。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