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業城市高雄市,其龐大的碳排放,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在高雄市減碳的道路上,建造城市大眾運輸,將是不可乎視的政策之一,
但高達
70% 的摩托車使用率,無疑是關鍵的挑戰,
一個極具創意和巔覆以往思考模式的政策訂定,將是高雄翻轉的機會。




上海世博的電動公車,世博園區內之接駁公車,市政府全面使用電動能源,
並成功開發到站充電機制,解決電動公車最讓人垢病的電量問題。
制發性政策實施,讓人見識到綠能運輸的潛力。

 

在全世界愈趨重視的氣候議題的時代,「碳交易」行為,將逐漸成為各大企業進軍國際的必要條件,
座落高雄市區內的中鋼、台電、中油等碳大戶,
在國際氣候會議上,包含COP15,皆備受禮遇,主要來自於他們擁有大量的「碳」,
有碳就等同於碳權,碳權等同於現今市場的新經濟,
擁有不可乎視的財力規模,而其背後更深層的意義是,
往後國際交易,也許將有更嚴格的審查規定,
包含「減碳」成功的審核,因此假設高雄市創立一個名為『調適基金』的平台,
碳大戶可藉由此一平台,投入市政之綠色建設,
而其綠色建設所減碳之效益,
歸為碳大戶之碳權;這樣的機制,不但可減碳,
還可建設城市內之綠色建設,且政府無需付擔其費用。 




全國最大型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當時轟轟烈烈的承辦,
現今則面臨破產的危機。原因無他,首先制度的不適宜,又加上設點的不密集,
以及租金的不便宜,皆是失敗的因素之一。

而以快要倒閉的高雄C-Bike來說,最早設立的時候,並無了解里昂和巴黎公共腳踏車的精髓,
也就是利用廣告收益支撐公共腳踏車營運,
非只靠市民付費使用的部份,而其嚴格來說,假設全面倚靠市民,也無法永續,
且依照普遍市民的使用習慣搭配公共腳踏車制度,
大多數仍是免費,因此,廣告收益(在巴黎和里昂,廣告客戶多來自世界級品牌,如:BMWLV等)
是主要設備永續的主要因素。 




 

 大型廣告支持的里昂公共腳踏車,及巴塞隆納公共腳踏車,
皆透過大型廣告的收入來永續公共腳踏車

然而,對照到高雄的情況,在無大型廠商下廣告的情況,且路網未形成、
車輛不夠密集的條件之下,高雄的C-BIKE註定失敗收場,
假設透過「調適基金」的機制,經由計算,整個大高雄需要多少量腳踏車接駁,
足以達到便利接駁和提升大眾運輸運量,
邀請欲參與計劃的碳大戶參加計劃(假設為中鋼),假設大高雄需三萬輛,
則中鋼可藉由平台拿出三萬腳踏車之設備器材資金投入此三萬輛公共腳踏車建設,
且免費提供市民騎乘。 






丹麥哥本哈根的公共自行車,是採大賣場推車的模式,先投硬幣,不騎後再騎回到
站點退回,拿回硬幣,整體來說是免費的方式,效益頗高。

而此公共腳踏車所減少之碳量,在透過國際碳抵減平台認識為有效減碳後,
則全部折算為中鋼之碳權,這樣一來,市府不但能提高綠色運輸之使用率,
市政府投入三萬輛公共腳踏車,更全部免費提供給市民,市民騎愈多減碳愈大,
因免費的因素,公共腳踏車點的設置,無需再付擔租金,實為一舉數得。 


「調適基金」的設置,可開創多個減碳的政策思考,
對一個人均排碳量全世界第一名的城市來說,
在兼顧城市產業和環保建設發展的前提下,如此的機制,
反而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和利基,假設成功了,高雄將是世界最經典的典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newu798 的頭像
    genewu798

    吳益政 - 理想城市高雄市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