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七世紀的航海強權英國,自十九世紀發明蒸汽機帶動工業革命後,
帶領世界走向富裕、科技化的高產能社會,
在歷經二十世紀全球經濟和科技極速發展的世紀後,迎來二十一世紀一個高燒不退的地球。

 

倫敦貴為世界一級的現代化都市,在他最興盛的十九 二十世紀中,

帶領世界邁向現代摩登,圖為倫敦之眼和舊城區改造的金絲雀碼頭。

在意識過度開發造成地球暖化危機的已開發西方社會,
一個理想中的零碳社區,在2002年被實現於英國倫敦郊區的一個「貝丁頓零碳社區」(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世界首座的碳中和社區,
由建築師Bill Dunster設計和倫敦最大的房屋組織”Pedbody Trust”合作建造,
這項計劃,可以說是由民間房屋界龍頭率先發起,
並將此建築物定位於一座「低耗能的建築物產品」,
創造好比買車的消費慣性,在廠商制訂價格後,提供給消費者訂購;
創造「零碳社區」平易近人的個性,並開誠佈公的告知,其零碳社區打造後,
帶給環境的效益、人們於此社區中所省下的能源花費,
以及最關心的建造價格和建造後住宅密度。


 
02
年完工的貝丁頓零碳社區,似乎意識到未來的暖化局勢將持續惡化,
09
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讓原本不迷信於強權合作便能解決問題的普遍思維,
更加賭定明確;馬斯洛心理學金字塔,給了全世界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基本需求滿足了,才能再進階至自我實現、為人付出的階段,以致為環境付出的氣氛,
仍無法超越滿足需求的階層;貝丁頓產物,不只顧及最重要的環境,
也顧慮了多數認為環保產品總得付高價、
或得犠牲部份便利現代生活條件才能擁有的消費者心理,
建造了這座於2010上海世博,代表英國參加「零碳生活」的代表性的世界級社區。

一、貝丁頓零碳社區-舊建材是主角

貝丁頓零碳社區位於英國倫敦南方,此社區共計82間居住宅,
3000平方公尺 住家/工作空間大小,零碳社區不只著重於建造後人們於此住宅的零碳生活,建造零碳社區之初,建築團隊也積極搜集舊建材,達到再利用的環保目的;
並首創「廢棄建材再利用」之循環鍊,總計使用建材高達2,200噸的貝丁頓,
52%
的建材來自於回收建料,不僅省錢,也降低環境影響。



不管是地上之透水磚,還是建築物所使用的材料,高達95%的建材採用回收建材

舊建築物被拆解後所造成的大量廢棄物,無疑是環境一大負擔,根據統計:
英國每年便製造了70,000,000噸建築廢棄物,其中卻只有25%廢棄物能全然被大地自然分解,也就是說,有大量的磚塊、門、窗、鋼材、木材,甚至透水磚,
皆是直接被丟棄的,而這些材料,多是可再新建築物中被再利用;
為了能讓成千上萬噸的完好舊建材再發揮價值,
貝丁頓社區率先創造了「廢棄建材再利用」循環鍊,搜集各處廢棄舊建材,
將符合規格之廢棄建材,透過蒒選,直接運送至工地中。

 
水泥一直是建築物中,不可或缺的的建材,然而水泥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一直為人所坧病,根據統計,英國平均每年消耗678,000,000頓消費品中,
平均一人11.3頓,而關於建築材料則占了7頓將近420,000,000頓,
其中水泥重量便占了50%,水泥所產生的劇毒足以造成大地和水資源嚴重的破壞。

建造貝丁頓社區,建築團隊使用了980噸的回收水泥,其回收水泥來源自路面下地基,經由撞擊成碎石再使用,根據研究,這樣的水泥成份,足以取代全新的水泥材質,且較便宜,自貝丁頓社區使用此一模式之後,自2002/04開始,英國政府為擴大民眾使用回收水泥,使用全新水泥將得課徵1.6英鎊/一噸的水泥稅;而全英國有18%的水泥來自於回收素材。



建築物當中,多數的水泥來自於回收素材。

舊鋼材的利用,貝丁頓社區也有很大的成效,在八十二幢房子中,
打穏地基和建築物骨架的鋼,便有95%,高達98噸的鋼材來自於回收鋼材,
建築師表示,為配合造型而得使用彎曲的鋼材之外,幾乎所有的鋼材皆來自於舊建築物,
不僅環保,更省下大筆的金錢,除此之外,貝丁頓零碳社區中其90%的木頭也來自於回收來源,而包含道路上的透水磚以及視線所及的建材,也幾乎來自於回收建材;
而每樣建材在使用前,皆會通過檢測認證,確保材質的穏固和安全。


貝丁頓零碳社區,從思考開始,便是以節能零碳為出發,打造一個零碳社區,
不只是建造功能強大新穎的社區,最重要的建造過程,更是達成零碳社區最重要的階段之一。當然,在搜集許多舊建材的過程中,也得考量其碳足跡,英國每年在建材拖運上,
便占了英國人一年二氧化碳4%的用量,貝丁頓社區於建造之初,
便設定了建材來源不超過方圓35英里距離,而其中52%建材已達到此目標,
和英國建材來源平均方圓40英里來算,已減下120公噸二氧化碳,
透過取材距離目標的設定,進而了解當地可使用之建材;然而,
倘若所搜集而來的舊建材其成本大於新購買,當然將會選擇較低成本那方。


二、「簡單省能」的 Easy Modern House

完美的節能減碳行動,好比準備贏得一場絕對勝利的大戰,
除了作戰設備精良外,策略更是得滴水不漏,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助長碳產生的機會,
了解環境地利後,運用智慧使設備發揮至最大的效益,「設計」是最大的功臣。

位於高緯度之貝丁頓社區,其建築物走向坐北朝南,
房屋設計不同於屋頂斜尖造型,改為圓弧型,並分為前後棟,
後棟較高往前向下之兩座量體,前棟為工作室或商用,後棟設計為住家使用,
如此的設計可配合太陽照射角度,使建築物受日照面積大大提升,
並利用受陽光照射之窗戶,裝上太陽能面板發電,整個社區估計有700平方公尺 的太陽能板;不僅如此,房屋走向配合季風氣流,使屋內空氣通風對流。



往下斜的建築設計,能使房子受陽光的面積增加,
受日照的面向可供作太陽能板的裝設,以及舖設植栽,幫助房子降溫。

而建築物牆壁內嵌石棉甚至報紙等絕緣體,牆壁的厚度皆高於一般住宅,
達到可儲熱抗寒目的;夏天時能隔熱,冬天能於白天吸收熱能,
更於夜間氣溫低時,釋放熱能,達到降低使用暖氣的機會。

暖氣一直是北方國家最主要的耗能來源,雖然建造了一幢能降低開暖氣機會的住宅,
但開暖氣的機會仍存在,因此能源也是重要的節能項目,
普遍倚靠傳統天然氣直接供應燃燒產生暖氣的模式,
貝丁頓零碳社區則採用CHP(熱電聯供),將可用比一般少的能源,
同時創造最高的暖氣和電力供應,每年可省下388噸的二氧化碳;
而重要的水資源收集利用,每棟房屋不僅擁有高效率的收集設備,
除了廢水回收以及雨水回收系統外,
房屋主要的用水來源:馬桶沖水、洗澡、洗衣服、澆花等,皆換上省水的設備。


三、BedZed綠色運輸計畫
汽車的普遍性,來自於帶人們生活的高度便利性,許多城市為了因應汽車時代,
道路面積和停車空間不斷地擴充,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廢棄,
成了城市主要的污染、地球暖化的主嫌之一;貝丁頓零碳社區在設計之初,
便進行一個名為「BedZed綠色運輸計畫」,分為:



1.
減少居民通勤的需求
社區建造時,每棟建築物便以住家、工作合用的規劃打造,
而社區中也有完整的生活機能,使民眾只需徒步或者騎單車便能到達;當然,
為了鼓勵單車的騎乘,自行車社區配合零碳社區,給予當地居民許多優惠,
並擁有完整的自行車寄存、修膳措施,使民眾皆能在徒步以及單車騎乘的範圍內,
買到新鮮的食材、民生必需品,以及健康醫療設施;且每戶設計擁有三輛自行車的停放空間。



2. 提倡大眾運輸使用 
貝丁頓零碳社區,剛好蓋在兩條大眾運輸延線上,為了提供更好的公車、
輕軌轉運服務,社區內也建立了即時服務,提供民眾在家查詢班次,
不必浪費等候時間的服務。

3.
降低私家車使用,卻保有便利性。

和鄰近的社區比較,貝丁頓零碳社區減少近1/3的道路面積,並且設定並成立了一個名為” ZedCars”的俱樂部,也就是社區中雖然有便捷的自行車道、大眾運輸系統,但到達某些地方,甚至載重物時,仍得倚靠自家車的彈性和便利;因此他們社區和RioRegional以及SartMoves合作,招收居民為會員,以租車,計時和計里程數為計價標準,出租給貝丁頓零碳社區的居民;比較於隔壁社區,貝丁頓社區每人平均使用自用車的英哩數為70英哩/一個月,而他社區為500英哩/一個月,足足少了430英哩 。

貝丁頓旁的鄰近社區,平均至少提供121居民停車位、79訪客停車位,
然而貝丁頓零碳社區便只規劃84個停車位,且使用石化能的汽車,
就算已購買車位,但每年仍得繳交200英鎊的允許停用費。
也因此貝丁頓社區擁有私家車的平均數為0.6/一戶,少於倫敦的32%-50%
倘若擁有的話,也鼓勵以替代能源的車輛為主。



 BedZed社區成立了一個名為” ZedCars”的俱樂部,提供居民租乘使用,
而社區中也只提供84個車位,就算已購買車位了,每年仍要付權利金!
種種的限制無非鼓勵民眾使用 綠色運輸。

四、BedZed創造英國新一代的社區價值
貝丁頓零碳社區不僅著重於硬體方面的減碳成效,
保有居民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的前提之下,還能節能減碳雙贏的局面,
是貝丁頓零碳社區的成功之處。

貝丁頓零碳社區的成功,更促成了倫敦市政府的建築物節能滅碳的決心,
未來二十五年,不論是新建的房屋或者老房再更新,都必須符合貝丁頓社區的標準,
也就是在建築物90%使用暖氣的空間裡,平均每層樓,必需減少33%的電力使用。

而在以往總覺遙不可及的減碳設備,透過貝丁頓社區實體化的建造後,
更鼓勵了許多建商以及民眾,所創造的觀念革命,進而帶動政策的落實,
是貝丁頓最大的奉獻。

 

當然,在面對即已存在的舊房子或者舊社區,大規模的改變房子硬體結構,
成為好比貝丁頓社區般,其因難重重。
世界各地的城市,不管是動輒數千年的古都,或者僅數十年的新興城市,
大家皆面臨相同的問題,在地球上有2/3人口居住於城市的現今,多數的人仍不願以「犧牲」換回更乾淨的地球,因此,在維持經濟發展以及便利現代生活的前提下;面對不同情勢和挑戰時,便得運用不同的減碳政策;以碳中和觀念陳述來看,
應以提高能源效益為前提,運用技術將能源使用效益倍增外,更應積極開發替代能源,除此之外,在面對無法立即節能或者尋找替代能源的工廠、機關行號下,
政府如何有效的制定「碳中和」政策,進行另一種減碳方法,是處於這時代中,
最迫切的政策之一。

這樣的措施,透過市府的公權力必能實施的更加迅速;貝丁頓零碳社區,是由民間發起影響政府政策的最成功案例;從高爾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一直到台灣新聞界翹楚陳文茜所製作的正負二度C,已帶給台灣民眾一個充滿警覺性的未來,如何將樣的警覺化成自覺,建立單位住宅自我節能減碳的控管,推動社區,進而影響城市。

依目前來看,從中央政府一直到地方政府,皆還未有完整的節能減碳政策,或許政府可透過獎勵模式,包含地價稅、容積獎勵,號召民間團體、或者公部門機關,歡迎各方單位提出具體的節能減碳計畫、或者建造省能建物等,多方滙集;政府再滙集各方民意的自由發想和實驗樣本,依各地情勢而各取所需;一點一滴地帶入民眾生活,漸近式地讓需求帶領觀念,進而影響整個產業到法規的建立;這樣的想法和行動,許是在現今政府對於節能減碳仍未有明確政策下,最可行的辦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