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史上最大的上海世博會,其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集合了世界192個國家,
80個城市,建造有史以來最貴的一次,於今年五月一日盛大開展,此次世博會有別於以往展現新奇發明,特別以「城市」為主題,邀集各國具特色城市來到上海展演,開創出和以往不同類型的世博會,這也是此次最精彩的部份。
沙特阿拉伯館夜景,是園區內造價最昂貴的一館,約合台幣40億
此次世博會好比一項未來城市的發表會,各國實體呈現出來的東西看似遙不可及,
但實際上,於會場上所展現的內容,皆是已在各城市落實的思想或是政策,藉由上海世博會,
將全世界各城市對於環境和帶給人便利幸福的價值,滙集於此,透過各國和城市間的聚集能量,給予參觀民眾,甚至各地方政府考察團,了解新一代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又其需具備何種價值和思維,進而再創造更貼切民眾和環境永續發展的城市規劃。
上海世博會共有四大面項趨勢:1.城市學 2. 綠建築、建材低碳化、設計數位化 3.乾淨能源更大規模應用 4. 4G,4D樹立技術革命新里程 (以上資料參考遠見雜誌之世博專刊),依照聯合國數字統計,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於城市之中,而未來還會再增加,以紐約來看,
根據預估,未來一百年將再湧入至少六百萬人口,而不僅只限於世界一線城市,
各國的城市規模將因人類行為改變而愈來愈龐大,在地球資源被人類掌控的時代中,
可以說一個環保健康永續的城市,將間接象徵著地球生存的永續。
環境永續的相關展覽,為世博帶給參觀民眾的另一項使命,
部份展館呈現出一個永續地球的實踐
參展城市之一的倫敦,其著名的零碳社區:貝丁頓零碳社區(BedZed),
是全世界第一個節能零碳社區,自2002年建造以來,促使英國新一代建築以及舊建築改造,皆需符合多項建材回收利用、建材取得距離、綠建築等種種建築法規規定,貝丁頓零碳社區成功帶領城市走向另一個似乎不可能的願景中,因此,此次世博,倫敦館將實體打造一幢貝丁頓建築,利用世博的能量,聚焦全世界。
延伸閱讀 :上海世博零碳社區代表-英國倫敦貝丁頓BEDZED社區
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實景,這幢小型社區,帶領全世界對於節能住宅另一種思考
建築群當中所使用的原素和創意,將一一重新原新於上海世博之中
此設計圖為上海世博倫敦館圖,延用英國貝丁頓社區的雛型,
改量原本的節能技術,運用當代創新且高效能的節能技術和思維,創造了倫敦館,
民眾不用千里迢迢跑到英國,到上海世博便可以實際參訪
而另一個參展城市漢堡,展現德國對於環保議題泱泱大國的氣勢,
其主題「漢堡之家」是少數展館將被永久保留的展館之一,漢堡之家為另一項節能屋的示範,
其最大的特色是:透過可控室內通風裝置,室內的廢氣80%以上可轉換為熱能,同時,
室外的新鮮的空氣經過濾後也可進入室內。房屋可完全不受外在氣溫影響,
自動調節成適當溫度。
不用電,也不需要冷氣和暖氣,卻能讓室內保持25度的怡人溫度。
(以上資料參考遠見雜誌之世博專刊),
漢堡之家所運用的技術可謂跳脫現今普遍對綠建築的思維,
將造成污染和暖化的因子被強制掌控且轉化為能源,
且不斷地循回著,為了因應這項技術,所有的建材都經過特殊設計,
全部從德國進口,總造價高達2億7913萬台幣,
是漢堡城國外展出有史以來最貴的一次,而漢堡之家的造型,
以漢堡世界聞名的Hafen City都更案,漢堡Hafen City
及河海港岸住商混合性住宅樣式為設計,做為漢堡之家的外觀,在上海原汁原味的呈現。
德國漢堡城河海港的都市更新案,位於河出海口的河岸都市更新案,
望遠鏡旁的房子,皆是新一代的住商混合住宅,該地原本是一處都市無人去的邊陲地,
透過都更後,成為新興的生活聚落,房價水漲船高,雖然各方仍對於在河岸旁
打造類似建築其影響生態,仍有多方說法,但可以知道的是,
他已是漢堡政府最得意的城市地標。這樣的房子,在上海也實體呈現出來。
當然,上海世博會園區,好比一個最大的上海展館,園區內除了有嶄新的硬體規劃外,
也體現了上海對於永續未來思想的軟體置入,園區內不僅採用了大規模的綠能產品,
一點一滴的規劃,蘊含著城市走在何種價值的道路上,從園區內的交通運輸便可以感受得到。
好比各車廠每年所發表的概念車,此次擔任重大接駁使命的1000台小車,全部採用電力系統,特別的是,外觀有如自小客車和高爾夫球車的藍色小車,使用的能源為氫氣,
因此排放的是水(高雄市部份公車採用水為燃料,分解水分子當中的氫作為燃料,
當然,所排放出來的也是水,延伸閱讀:高雄市油氫混合公車上路啦)
世博會的小車車,這台車子全部使用電力系統!
而除了園區內的小車外,其公車更是令人讚賞,目前世界上各城市比積極發展綠能公車,
以比油電混合或是氫氣公車等,而上海世博公車採用全電力系統,
當然,電動公車往往碰上電池的效能持久的問題,
因而無法大規模發展,但此次於上海世博園區內,看見另一項創舉,為了解決電池的問題,
公車候車亭,設計了公車電池充電系統,公車只要進站,利用等候乘客上車的時間,
公車便可以進行充電,倘若其電力來源又為太陽能,那幾乎達到了全部百分百的綠能運輸。
世博園區內地上高度35公尺 地下深度6.5公尺 貫穿園區的世博軸,
是此次世博鉅大的建築之一,使用特殊的材質和結構,這項建築將會永久保存。
以中國器為概念打造的中國館,裡面所展覽的內容,將中國五千年歷史,
以現代科技4D動畫呈現,著名的清明上河圖,畫出古代市井小民的生活型態和文化,
加諸現代科技呈現,讓人仿佛至身中國幾百年前的風華之中
號稱史上最大的上海世博會,或許各國和城市衝著中國因素,而大張旗鼓在上海一展身手,
因而使得世博會開創不曾有的豐富多元,但不論背後誘因為何,世博會所體現的思考和觀念,
市政府應有責任率團參訪學習,藉由各國和各城市齊聚的優勢,在最短的距離、最少的金錢,
以及最少的時間下,學習各城市的精華。
以英國倫敦貝丁頓社區考察為例,一趟英國考察至少12萬,一次至少一星期,當然,
漢堡城市也是,倘若一個局處派遣三位科長科員考察,
則花掉36萬,而一趟上海世博以3萬元來算,36萬可讓12位局處人員考察學習,
一個城市的進步,來自於市府和市議會領先民眾獨具的思想,
當市府團隊能有100人參訪世博學習,並有計劃的落實於高雄,
相信在其價值普遍性高的團隊中,高雄能比現在的發展速度,更加快速的成長。
當然,不只是市府官員應參訪學習,對於從事設計 都規 以及交通 或者環境,
都應去世博看看,透過一次參展的機會,看見全世界對於環境和城市最新的詮釋,
進而帶入自己的工作領域,或者給予自己對於城市不同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