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高雄市公共腳踏車,在經歷破產倒閉,再由高捷接手經營之後,起死回生再彈跳而起的成功結果,讓公共腳踏車成為高雄市形象典範之一。高雄市公共腳踏車,在改變租借介面之後,使用量大幅提升,營運公司高捷,也自行一套號稱"三秒膠"的租借系統。原本一天才百輛的租借人次,因一卡通加入服務,使用介面更加簡單友善,一天平均使用人次躍升至1300人次,而環保局即將也於六月份再增設25站的公共腳踏車站,共約2000多輛單車,可服務更多的民眾,然而,以一座二百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來看,現有公共腳踏車建置規模,還不足以誘導市民藉由公共腳踏車轉由大眾運輸通勤模式。因此,就現階段高雄市都市發展現況看來,依照TOD (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大眾運輸發展為導向的都市計劃,為鼓勵更多人使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周圍土地皆有容積獎勵,我們認為,針對受容積獎勵之住家或商用大樓,應強制設置「公共腳踏車站」;以達到藉由大眾運輸「Door to Door」的目標。除此之外,針對目前高雄市許多住宅和商用大樓,幾乎匯集了城市主要的人口,這些區塊,便是基本導引至大眾運輸的人潮選項,政府可以鼓勵大樓主動提供場地設置,則政府可給予電費或關於大樓營運成本的打折項目,為促使短時間內見效,可採用優惠年限方案,鼓勵多棟大型大樓能主動加入公共腳踏車設站行列。根據高雄捷運公司估算,假設現有高捷運量要提升兩倍,比較加設捷運線、輕軌線,或增加公車轉運,還是增設公共腳踏車,不論其規劃時間和建置費用,公共腳踏車都能達到省時事半功倍的效果。倘若以提升二倍捷運搭乘量來看:若以增建捷運或輕軌來看,每人每次搭乘,需要花費約25元成本。公共腳踏車則需5元。況且,不論捷運還是輕軌其建設費用需一年半載才能完成,且會卡到土地徵收等問題,而公共腳踏車,可利用人行道或是公園等地,建置費也只需兩個星期便能完工營運。除此之外,高雄兩條捷運線花了市民1800億建造,環狀輕軌費用也需122億,反觀公共腳踏車,以全市所需三萬輛來看,一台成本3000塊*30000輛= 9000萬,再加上站體一站40萬*1000站=4億 建設成本約五億每年,一年1200萬人事、維護費開銷,所需成本低廉,卻能在短時間,快速達到藉由自行車和捷運或是公車達到戶對戶的交通方式。
吳益政 - 理想城市高雄市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