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馬德里巴哈拉斯機場隨著第四航廈的落成,不僅代表逐年攀升的旅客造訪西班牙,
更讓一向熱情如火的西班牙風情,結合航廈建築內的美學設計以及人性思考,讓外來的旅客不自覺地熱情挑起。
近日,馬德里機場發生令人遺憾的空難,雖感到難過不捨,而就機場而言,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馬德里機場算是南歐最大的機場,更是歐洲飛往拉丁美洲的重要驛站,原只有三個航廈的馬德里機場,
在不斷擴建增建後,因旅客需求量逐年倍增,於前幾年在距離第二航廈西北 二公里 遠的空地,興建這座劃時代的機場建築。
全球化的時代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快了好幾倍,各行各業朝海外發展已是必備的趨勢,許多雙薪的家庭生活不僅有多餘的錢,
也因視野的開拓,海外旅遊或者海外出訪學習,已成了現代的生活模式。
因此,近年來,都可見到許多仍再增建的機場;馬德里機場為其中之一。
馬德里巴哈拉斯機場是由理查.羅傑斯聯合事務所+羅美拉工作室以及TPS與Initec聯合設計。
羅傑斯於去年2007獲得象徵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年度建築普立茲克獎,己屆高齡七十五歲的他,
在歐洲以及全世界都有著名的作品,巴黎龐畢度中心由他和倫佐皮耶諾 (Renzo Piano)共同設計,
在三十多年前,如此般的前衛造型,引起不少巴黎市民的撻伐,認為貴為藝術殿堂的現代美術館,
怎能將水管以及通風管做為建築物主要的外觀設計;
然而至今,巴黎龐畢度中心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的參觀,特殊前衛的寫實設計,仍深刻的影響建築界。
用各種管子當成外觀主要裝飾-以現在的角度看來,仍是非常前衛
龐畢度中心的外觀
長長的管子向上攀附 是進入美術館的入口 裡頭是手扶梯
巴黎龐畢度中心為七零年代的作品,以現在眼光來看仍還是一棟前衛的建築物,
更何況對當時而言,其衝擊可想而知! 羅傑斯也因此打響了名號
巴哈拉斯第四航廈於籌備之時,必須擺脫以往對機場的狹隘觀念,
不是迎合每一位旅客,而是引導每一位旅客歡欣滿意地進入這個熱情洋溢的拉丁世界。
機場的建築規劃當然是以『出境』『入境』『通關』『票台』為主要動線設計規劃,
一切路徑的規劃必須能讓到來旅客在極短時間內掌握一切的方向。
因此,巴哈拉斯機場讓大量的陽光灑入,除了四周有能透視外景的帷幕玻璃外,
屋頂也有極特殊的構造能讓陽光從屋頂穿透至室內,特殊角度構造,讓陽光拐了個彎温柔進入。
不僅尊重環境、省能源,這樣和大自然的調和配合,讓剛下飛機的旅客能短時間的辨清東南西北,加快了對新環境的適應力。
引入陽光灑進的特殊天花板設計
天花板的設計是巴哈拉斯機場的賣點之一,他能讓陽光的柔合的灑進室內
明亮的室內空間
流通愈趨增多的旅客是這個新機場的首要使命,機場內勤的運作和對外接駁,是主要的關鍵。
機場除了能容納比以前更多的飛機之外,將大量出入境的旅客快速送至閘口或者通關,
巴哈拉斯機場以人到機場時,接下來所進行的程序為動向提示,依照此建造電梯、樓梯。
而在連接城市的接駁中,機場也設有公車和計乘車的轉乘站,對開私家轎車來機場的旅客,
也皆有於機場外圍時設置完美的引導路線,能順利的將私人轎車導引至停車大樓的指定車位;省去不少找無停車場的時間。
計乘車招呼站
公車停候站
巴哈拉斯機場除了成功的打造出一個流程的機場作業模式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當然是由羅傑斯所設計的機場建築。
機場好比一個超大型的涼亭,中間一整排丫字型的鋼筋柱樑,拉起頂上整片的屋頂,底座刻意保留水泥原有的冷冽鋼硬,
再往上則使用温暖熱情的黃色漆料,屋頂的造型弧度,使用頗有人文氣息的木造天花板裝飾,
雖材質還是顏色都能各體突出,卻搶眼的調和。
因使用丫字型的柱樑結構,機場正剛好一分為二區塊,再加上周圍透明玻璃,強化了整體機場的方向模組。
機場內部除了運用明亮的顏色外,於每一區,皆置有造型特殊、頗有外星風格的告牌裝飾,為巴哈拉斯機場的象徵。
馬德里巴哈斯機場於目前的國際地位名聲或許還未如德國法蘭克福,
但隨著機場本身所提供的服務航點和林林總總綜合品質提升,
預估巴哈拉斯機場客流量於2010年達到三千五百萬,至2020年達到五千萬。
從數據穏定成長的趨勢可得知,機場除了克盡己職外,為大量旅客提供舒適的轉乘休息、有趣的休閒空間、以
及豐富的購物領域,又加上極富藝術價值的建築設計,每一項都足以讓航空公司列為轉乘的選項之一。
而如此高水準的整體機場開發,成功的將馬德里推向國際,更讓各國的旅客愛不釋手。
時效性是所有都市人的生活步調,目前一般最快的交通工具,非飛機莫屬;縱使油價攀升,
使用飛機空運來往,仍占高度的比例;強化機場的機能和外觀,似乎成了二十一世紀初各國的潮流。
機場 SHOPPING 區
機場閒置空間內的公共藝術
於巴哈拉斯機場的旅人一角
在行李區的瞬間 三個男人 不同身份 不約而同的拿起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