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臨海的台灣,於城市追求現代化以及全球競爭的條件下,
僅限於國內城市的比較成長,似乎已不合於需求。
市政公部門參訪他國建設經驗帶回國內參考,是目前為止最快的捷徑。
網路世界裡的龐大完整料庫,能輕易地讓一位從未出過國門的台灣人,
也能藉由網路明瞭丹麥公共腳踏車的管理模式,百聞真的不如一見;當自己熟知的知識被親眼目睹後,
原本硬邦邦的知識,能在五官以及全身細胞重新吸收之下,
進而轉成屬於自己的獨門資產;好比古人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對一件新事物的透徹體會,好比極精華的醍醐味,瞬間灌頂。
光是公共腳踏車在各國就有許多的模式
紅色運動風的丹麥公共腳踏車-他的結構和設計區別於普遍街上的腳踏車
因此丹麥的公共腳踏車不怕人偷,就算偷了也無價值,且辨識度高
隨騎隨放,百分百的便利
瑞典的公共腳踏車為藍色意象
為配合漫長的雪季 也有別於他國的設計以及模式
里昂公共腳踏車算是全球公共腳踏車的始祖 採用廣告商營運模式
開啟了另一條公共建設和民間團體成功合作的範例
許多國家也延用如此的模式 以紅色為主要顏色
巴黎跟進里昂 同樣也設置了公共腳踏車
公共腳踏車在世界各地因人文和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
高雄市辦公共腳踏車,透過各地考察能第一手掌握各別的差異,配合高雄在地情勢,可精準的擬定適合高雄的方案
貝聿銘、安藤忠雄-從旅行中找到靈感
著名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以及近來紅透半邊天的日本建築奇葩安藤忠雄,
皆不約而同的從旅行中找到下一作品的靈感,原身為拳擊手的安藤忠雄,更是於旅行的途中,
找到自己對建築的熱情,毅然決然地投身建築界。從旅行中得到的多元知識以及各色文化風情,
皆是最快速的成長與進步。
貝聿銘設計的柏林歷史博物館
貝聿銘有名的羅浮宮金字塔
吸取國外經驗-高雄腳踏車建設短時間內快速成長
高雄市近幾年不斷地推動自行車活動以及建設,不論觀念和設施皆算是台灣城市中的龍頭地位,
建設腳踏車道是台灣近幾年來才有的概念,已有十多年經驗的歐洲各國,是首要的學習對象;
高雄市政府的相關各部門更是前前後後派人出國考察學習,因曾體會過外國經驗,
高雄市的腳踏車建設才能於短時間內快速成長。
也因如此,高雄率先實施交通用腳踏車道,開放小摺於捷運車廂內,
未來高雄的新公車也規劃腳踏車上公車,不僅如此,多數以騎腳踏車上學的國中,
也將設置淋浴間;現今都發局也規劃未來新建的辦公大樓,皆要設置腳踏車停車場。
目前,許多其它城市也將高雄市的腳踏車道列為學習參考目標。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學習到一個完善的腳踏車道
歐洲的腳踏車設施 完整的列入一般交通用項目
在英國,就算道路再怎麼狹窄,仍想盡辦法開一條給腳踏車走的路
高承載量的倫敦地鐵-因人潮的關係,明文表示一般腳踏車上車廂的規定
而便利的小摺則是永遠開放
讓小摺能在車廂前再收起 不是先進的思想 而是基本的以人為方向思考的先進
因為考察 高捷目前能讓小摺牽進月台再收起
高雄市的姐妹市-波特蘭,為美國最環保的城市,開放腳踏車上公車
未來,高雄也將跟進
走訪各城市 看遍各國的腳踏車道
於前年 高雄市劃下全國第一條的腳踏車專用道
這些劃腳踏車道的工人 正在創造歷史
愛河之心 是符合現代的斜坡橋
樓梯上橋的方式已落伍了 歐洲各地 皆是斜坡橋 能讓行人和腳踏車 方便舒適
出國考察經驗-波士頓 big dig大計畫
波斯頓為美國古老有氣質的城市之一,在舊的都市計畫中,快速道路高架橋佈滿整個城市的上空;
然而波斯頓認為應將美好的市景還於民,於是開始了BIG DIG維持十年的計畫,
將所有高架橋的路段全部移植地下,原本只有十億的預算,再後來也不斷地增加至百億;
這樣的創舉,歷年當中,引來全世界超過十萬人次的政府官員取經學習。
而於當時,高雄市議會也組團參訪取經,其中,當我們到達時,
台灣駐波斯頓的外交部官員熱淚盈眶的表示,駐美五年,從中央到地方,
我們是第一個來考察此計畫的台灣官方團體。
出國考察花絮-考察各地輕軌
幾年前我們和幾位公部門的官員以及和交通專家一起赴歐洲考察,參訪維也納的低底盤輕軌、
卡爾斯魯雙供電系統輕軌,以及首次將供電天線移到地面上的波爾多輕軌,還有以輕軌改造都市意象的史特拉斯堡;
在考察行程完成三分之一的某日晚上,一群人相約喝咖啡,卻發現交通專家沒和我們同行,探究之後才知道;
這幾天走訪各個輕軌城市,雖自己身為國內輕軌的頂尖專業學者,考察所見的輕軌,已超乎他的想像,
他需要好好的沈澱一下,否則愧對大家的認同。
維也納百分之百低底盤的輕軌
德國卡爾斯魯的雙共電系統的輕軌(右邊那輛)
用輕軌改變城市風貌的法國史特拉斯堡城市
葡萄酒的故鄉-法國波爾多 為了保護歷史
選擇將輕軌頂上的供電系統移至地面上 (頭頂上無集電弓)
原只有兩條鐵軌的地面 多了中間那條供電軌
老人安全的走在路上 無需擔心 電死人的問題
主要以地鐵為主的巴黎市 為了讓更多人能在通勤之餘 了解美麗的巴黎
仍開始了 地上行走的輕軌 不論車型 還是因蓋輕軌而舖設的綠地 都讓人感受到花都的魅力
走訪各城市能親眼看見各城市在面對同樣是建設輕軌時,
其中的不同處又為何,何者又是適合高雄實行的點.
一個成功的出國考察
一個收穫滿滿的出國考察,承如古人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找對人考察,都是成功的關鍵。
1.
出國考察的成員應以擁有第一線城市規劃的決策權和規劃權人為先,
例如政府首長、科長、股長、以及承辦人。
而考察的重點則需以近期未來或者馬上即將實行的規劃為主軸;
以高雄為例:流行音樂中心、舊建築再利用、輕軌、文化創意園區、高雄火車站都市更新、世貿展館以及港灣開發,
如此一來,才能在比較之下,找到目前計畫的缺失,進行改進。
以高雄火車站旁的都市更新,以及鐵路地下化所留下來的地面空間,在各國的各城市都有成功的經驗,
老實說,疏通台北高車流量的市民大道高架橋,就市容以及映入眼簾的無形壓迫感,
在已經人擠人的台北市區而言,是一失敗的例子.
除了波斯頓的BIG DIG計畫外,扮演歐洲南部交通樞紐的德國司圖加特城市,為南法進入德國後所遇見的第一大城市,
因此,大型的貨櫃車以及許多連結車,皆會在此進進出出。
司圖加特城市,為了能讓多數的地面留給行人還有腳踏車族,因此他們在路的地底下興建長長的地下道,
地下留給大型車輛,路上則建置讓人舒適的道路規劃.
這樣成功的經驗,對高雄來說是很好的範例,其它城市的經驗,能讓雖然晚一步的高雄,
有更多選擇和思考的空間,做最正確的決擇。
要到那個城市看什麼,那裡有什麼值得我們仿效的相關資料搜集,優良的行安排,更是考察成功的關鍵,
目前網路上的維基百科、建築對話雜誌或者 LA VIE 雜誌,甚至交通類的Light Rail雜誌,
都能即時報導全世界最新最人性化的城市交通設計,尤其維基百科,更是一個無底限的資料庫。
若搜尋「公共腳踏車」,則可看見全世界各式各樣的租貸模式、營運模式。
倘若不熟悉地點,也能藉由GOOGLE MAP清楚的熟悉地理位置,規劃好路線。
3.
在籌辦考察團時,最好能邀請此次參訪主題的相關學者,於每一景點時,
都能做最即時且準確的講解,若於當地各點的安排接待說明,更是十全十美。
4.
回國後,應詳細的報告此趟的經驗,針對目前高雄市的主要建設做更深度的剖析;做最正確的決策判斷。
擁有寬廣的視野,正確的判斷力和決策力
城市中的各局處公部門,好比掌管一個城市的興衰命運,小則幾十萬人,大則幾百萬人,
不管人數為何,皆是以小管大的局面;也許三個政府官員則可決策一件幾十億的建設案。
也因如此,投身規劃的各局處公部門本身的視野和智慧,是得不斷的跟進,
如能有效規劃出國考察,實際地了解未來規劃的實體面和現實面,才能做出符合城市需求的計畫,
不致於錯的離譜,一發不可收拾。
出國考察是為了給人民更有幸福感的城市空間
近來國內的考察風波,就目前出國考察的機制看來,是屬消極的規範,
但對於整個考察的效用,還是端賴行政機關和民意機關的責任感。
政府每年擁有考察的預算,可善用公部門的優勢,請外交部協助欲考察的景點,
或者透過學者專家接洽,唯有政府有效利用這樣的機制,才能帶給城市更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