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期內連續六次走入北京市區,不同主題性的視察,
深入了解現今北京城市的軟硬體發展情勢,
並做出北京城市未來五大點的播劃方向。
除了突顯中國領導人走入民間的親民形象之外,
更突顯了「城市治理」,已同等國家發展方針的舉足輕重。
聯合國預測,2030年世界將有七成以上的人口居住於城市,
這意味著城市將無限上綱的承載「人」的繁衍和自然演化,
同樣也承載著人面對慾望的各種後果,及各種問題。
地球的地表上,燈光所聚集而成的各種光點,已是最自然的地球表面,
對現代人而言,都市是我們共同的故鄉,共同的生長環境,
縱使成長於不同的城市,卻幾乎有著類似的城市基因。
建築及規劃大師柯比意風的現代都市特質:
理性景致、車輛景致、硬質不透明、失落殘留空間、巨大及直線、
以及斷裂的不連續視景…等,構成當今建城的主要元素;
然而,當今城市人口成長、污染、車輛堵塞、資源不平均,
以及難以預料的氣候災害,卻是各個都市最棘手的問題,尋求下一個一百年、二百年的城市永續,
城市承載人類生存的重要使命。
柯比意和包浩斯帶城的現代城市理論,改變了近代對建築還城市的定義!
大同小異的城市型態,人們開始思考,屬於自己城市的衍生問題,
以及自己城市的特色和環境,該是如何?
對於市民而言,眼前的問題,就是人生面臨的挑戰之一,
包含起床後,看不見清澈的藍天,飲用水得出外購得,
或是上下班通勤,得經歷煩躁的堵車,
又拚命工作,卻難以取得幸福感的生活。
以及孩童成長,面臨嚴峻的社會治安,
老齡化的社會,政策給予的安全感,還有爆炸資訊造成不安的心理層面…等。
從有人類政治的歷史來看,一個有為的當權者,主宰著朝代的興旺,
然而,對當今走向個人主義的時代來看,當權者對一個人的影響可及性,
幾乎次於城市的市長。
解決城市的問題,處理城市的能力,反應市民幸福程度和快樂指數的比例。
為人熟悉的BRT (BUS RAPID TRANSIT) 公車捷運系統,
三十多年前,傑米雷斯市長知道知道城市並無能力興建軌道系統,
而突發奇想,將馬路的其中一條道路做為公車專用道,
將公車作為印象中的車廂,馬路代替軌道,公車代替電車,
一個造價只要軌道運輸十分之一的公車捷運系統,
一個被人稱之為「窮人的輕軌」完成了!
這個政策,帶動起庫里奇巴整體城市的進步,
重要的不是市長創意的突發奇想,
而是以回應城市需要,解決城市面臨的問題!
現今,庫里奇巴每天使用BRT通勤的人口達200多萬旅次,
開始發展BRT之後,並延續創辦時的單一票價,
並維持人工收費的制度,目的是增加就業人口。
另外,城市更推廣市民搜集可回收垃圾,並計算重量,兌換蔬菜;
幫助貧民;除此之外,更大片規劃城市綠地,以環保為出發的都市規劃。
BRT建構後,快速建構起的大眾運輸,鞏固城市發展的基礎,
前市長傑米曾說,愈窮愈有創意!
只要在預算數後邊砍一個 0,便會激勵許多創意的政策,
庫里奇巴的獨特城市風格,同樣給予一個所謂的進步城市,
但更重要的是,不斷地思考和反省,更是持續進步和宜居的主要。
庫里奇巴現今為巴西屬一屬二的富裕城市,
城市的BRT系統,已成為世界各地爭相學習的做法,
縱使如此,庫里奇巴仍不斷地探究所謂的宜居生活,
近年來,人民環保意識提升,縱使BRT便利,車輛密集進出市區,
促使噪音污染和大客車的廢氣污染,影響整體市中心,
步行於人行道的民眾,也感受其巴士的不舒適感,而興起討論興建輕軌的計畫。
庫里奇巴,仍不間斷地正視眼前的問題,並聚焦討論。
庫里奇巴目前也開始使用再生能源,取代原有的汽柴油!
「綠建築自治條例」、「高雄厝」等政策,是成功的城市治理案例之一,
一個回應高雄氣候,並再思考帶給城市永續的住宅方式。
政策內容所訴求的,無非強調房屋能夠回應高雄熱得難受的氣候,
除了被動的隔熱和通風之外,還能利用炙熱熱的太陽發電,成為能源;
並且進一步規劃,廁所加大一坪含窗戶,陽台也加大一坪,
多數人應該都有經驗,狹窄和不通風的廁所,潮濕的感覺,讓人無法放鬆,
享受如廁和如浴。
而根據漢堡IBA探討社會住宅的型態,他們綜合觀點發現,
居民不要求大的房子,但希望能擁有大的陽台和前院,都市的生活,戶外空間得來不易,
就算有諾大的公園綠地,也想坐在屬於自己的天地,
高雄市陽光強烈,大一些的內縮陽台,不僅能減少熱氣進入室內,
還能擁有一個室內的綠空間!
暨綠建築自治條例首創全國,及回應高雄獨步其它五都的日照時數,
放寬太陽能板設置高度之後,高雄市太陽能板建置以高達36座世運主場館電量,
冠於全國,並持續增加中。
哥本哈根位於北歐,天氣寒冷,為了能感受更多的陽光,不同於高雄,
他們將陽台深出去,讓陽光能灑進室內,他們也可曬太陽!
荷蘭自建國以來,對抗水就是國家最重要的安全之一,
近年來,荷蘭並非放棄和水對抗,而是改為順應水的習性,
因而興起了飄浮屋的政策,學習和水相處,這項回應城市的特性,
也讓世界多個受到極端氣候襲擊的城市,瞬間暴雨衝擊的都市,
提供一個適應方式。
如何,才能回應民眾?
政策到底怎麼做,才能解決民眾的問題?
也同時促進城市的進步?
城市沒有界限,城市就是國家,城市就是故鄉,
以城市為主體,以城市為能量,以城市為出發,
打造一個理想城市,一直是成為市議員的原點!
意識「城市治理」的領導人,能掌握整體發展的第一時機,
回應市民需要,並具體給予實作藍圖和目標性的領導人,
在市民有感的情境下,提升整體士氣!
聚焦城市,包含政治人物對城市的想像之外,
更包含市民對城市的期待,還有認同感,
從城市開始,絕對是這一世紀,最必要和先進的觀念;
當抱怨和懷疑我們的生活條件時,也許可想想,城市能做什麼?
換作城市定位時,能發揮嗎?
我們一起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