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服務處對面,有一間麵攤,賣得是傳統的陽春麵和豬血湯,

在文化中心和平路這個區域的社區,一賣就是幾十年,

大家管叫老闆「米糕伯」,因為在最早一開始,

這間不起眼的小店,是專賣米糕,後來可能是陽春麵較熱門,而專賣陽春麵!

 

米糕伯的陽春麵加了豬油和紅蔥頭,一股特別的香氣,讓人食指大動!

店內賣不超過十樣產品,卻能歷經數十載,毅力不搖,許多人更是特地前來吃麵,

當然,吃麵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老闆「米糕伯」及老闆娘「米糕嬤」

和這間麵攤所扮演的角色!

 photo (5).JPG   

photo 1.JPG  

客語歌手林生祥,創作了一首歌「7-11」,

敍述7-11取代了傳統雜貨店,

雖然為偏鄉區域開啟了與外界連結的途徑,

甚至能方便的購買高鐵票和演唱會門票,

但不免少了雜貨店猶如資訊站人情味的功能。

更會驚覺連鎖商店帶來同樣地景的憂慮,少了地方特色!

 

 

座落於服務處對面的米糕伯麵攤,除了麵好吃之外,

個性更是熱情有活力,關心社區大大小小的事情,

社區的動靜都掌握在他的手裡,並會盡力給予可幫忙的力量;

雖然我們是以「服務」為工作內容的辦公室,卻常常也受到他的幫忙。

 

縱使辦公室做為警察巡邏站,辦公室曾發現有不明人士在休息時間於戶外逗留,

米糕伯不僅幫忙了解,更告知我們妥善管理戶外桌椅,

除此之外,門口發生車禍,就在糾解不清來龍去脈時,

米糕伯提供警方客觀的事實,並協助車禍民眾叫救護車。

社區的店面提供了許多「人」的敏銳度才能判斷的資訊,

再深一層的來說,更是一個社區最基礎的保全系統!

 

在大型連鎖店讓我們生活更依賴他的同時,

人和人之間因「情感」而牽起的繫絆和守護,

反而是大型連鎖店無法取代的事實!

社區型商店逐漸凋零中,
追求趨勢化的所謂人文連鎖店,反無法呼應區域文化和歷史,

因此,我們提出一個復興柑仔店和社區商店的構想,

在我們都受惠於社區商店溫暖的同時,政策上,應有其保護和協助轉型的計畫!

 

你們同意嗎?有什麼好意見嗎?


對了,有空來服務處對面吃麵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newu798 的頭像
    genewu798

    吳益政 - 理想城市高雄市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