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城市的港口發展,隨著社會發展進程而有所轉變, 港口對於城市而言,或城市對於港口而言,
或是相互依存,或是相輔相長;貨櫃吞吐量不是絕對,停泊的船隻大小更不是重點。
關鍵在於,城市和港口的關係,民眾和港灣的親近; 作為台灣第一大港口的高雄市,港都人熟悉它,
卻總將它擱於生活之外,城市和港口的親疏關係,反應人們和港口的不大熟悉。
正當高雄市政府和中央還在爭論高雄港歸誰管時,
同樣貴為世界港口的漢堡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世界級大港, [延伸閱讀:高雄港需要流行音樂中心-以鹿特丹,漢堡來看]
已在想像港口和城市規劃的連結,市民和港口的連結。
來自南美洲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莉斯,是為阿根廷首都,
擁有1300萬人口,是拉丁美洲第三大都市。
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口的發展歷程,不同於各國城市的港口的發展歷程,
現為高級區域的PUERTO MADERO區,是一處還未完全使用,
便被時代淘汱的港灣區,19世紀,許多大船因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河道太淺,
許多大船無法靠岸,貨品和乘客必須仰賴擺渡船接駁至海上的大船 。
早在一百多年前,Puerto Madero,並非一個能停泊大船的港口,
因此,許多貨物和人口,需仰賴擺渡船接駁。
1882年,政府委託商人Eduardo Madero執掌港口開發,
之後Madero先生在多個案子中, 選中由一位英國人John Hawkshaw提出的規劃案,
1887年動工,1897年完工,然而時事難預料,更大的船出現了,
這個新建的港口,在還未完全發揮時,政府決定再興建一個全新的港口,
即現在我們熟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港,使用至現今。
PUERTO MADERO區域在更大的深水港出現之後, 二十世紀發展史上,
只有老舊没落的名份,直到1989/11/15, 州政府單位和市政府共同合作,以入股的方式,
成立一家名為Corporación Antiguo Puerto Madero" (“Old Puerto Madero Corporation”)
「舊馬德洛港區公司」,針對這個區域170公頃,全權負責規劃管理; 並訂定屬於此區域的規劃標準,
包含土地使用分區、管線規劃、建築高度等,都遷制於此管理公司; 而橋樑和道路,並非受限於此。
國際競圖
而此區域的規劃方案,由「舊馬德洛港區公司」競圖方式納入意見,
特別的是,他們從九十六件作品中,不單單只採用第一名的規劃,
而是納入前三名的團隊,籌組為一個顧問公司,結合阿根廷的全國建築師公會,
針對三組提出的草案,再研商規劃建造。
國際競圖一直是區域改造最快速,並最能夠納入新思考的作法,
Puerto Madero的國際競圖,跳脫以往只選第一名的模式,
而是將二和三名皆留下,共同籌組,這樣的方式,有福氣的是人民,
必竟許多細部規劃和想法,並非單單一間公司能設想周全,結合其它想法,能促使該區域更加豐富和完整。
考察當日,和「舊馬德洛港區公司」討論時,
曾詢問其建設和規劃資金從何而來,
他們表示,原先的計劃是從賣地來籌措資金,但執行計劃時,
碰上2000年阿根廷經濟危機,於是,土地銷售並不如預期,
而因為資金問題計劃延宕多時,之後,反而多數的資金是從地價稅籌措,
港務管理公司向我們簡報!
據管理公司表示,這一個區域的地價稅非常昂貴,
約莫3000~4000美金/平方公尺,當然,昂貴的地價稅,
反應政府於此區域整體良好的都市規劃,
此區域共計170公頃, 130,50公頃作為都市規劃,
130,50公頃當中,61,40公頃為建築區域,69,10公頃為公共空間。
從數字當中,可了解此區域的綠地比例極高。
於1897峻工的PEURTO MADERO,由英國建築師設計建造的紅磚倉庫,
是最鮮明的印象,有點類似漢堡港口Hafencity的舊倉庫, [延伸閱讀:高雄港需要流行音樂中心-以鹿特丹,漢堡來看]
這排倉庫,在設計團隊思考過後,保留原來的設計,
保存此區域的記憶,整修外牆,而大幅整修內部設備,
給予最新穎的設施,原本還戰戰競競地害怕市民不買帳,
沒想到推出之後,造成轟動,
多個建築師事務所和文創公司進駐此區域,銷售一空。
除此之外,不僅保留兩岸足夠的人行運動空間,且規劃建築群依傍河岸退縮建造
雖然不是誇張的建築設計,每棟建築物的細部美感,
皆能看出因應港灣而有的舒適規劃,
而此一區域,含有知名的藝廊、餐廳、服飾店、博物館等,
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漫活氛圍。
不僅如此,另一個地標「女人橋」優雅地聳立在河港中,
這座橋樑是西班牙國寶級建築師聖地牙哥.卡特拉瓦,在南美第一件作品,
作品的設計理念來自於一對跳TANGO的舞者,
弓起的桅象徵男人,而斜張的鋼線好比男人的手托著如女人的橋面,
整座橋樑充斥著濃濃的卡特拉瓦優雅地線條風格, 讓這座一百年後才風光的港口亮了起來。
一個美好的建築,總是能畫龍點睛,不,應該是焦點式帶動區域光亮,
這座女人橋,不僅融合阿根廷探戈原素,
就連名字也體現出阿根廷重視女性的特點,
不僅如此,這個區域街道及街區,皆是由阿根廷重要的女性為命名;極為特別。
而這座橋樑不同於一般公共建設,是由民間出資建造,
在西班牙畢爾包打造,運至布宜諾斯艾利斯組裝, 就如同他們曾經被殖民時代般的工程模式!
現在,這座橋已不僅是這個區域的地標,更是城市甚至國家的地標。
除此之外,此區域高比例的綠地空間,不僅只限於公園或散步的空間,
團隊刻意將綠地空間創造成市民居家的一部份,
也就是說,讓城市的許多活動在這裡發生,
因此,綠地的規劃則必須巧妙的含有多功能設計,
包含有坡道和內凹設計的綠地,許多戶外表演和音樂會,可以在這裡舉辦。
除了綠地的規劃之外,他們也保留了一塊原生的綠地區域, 這塊綠地有別於公園的規劃,而是幾乎原始生態的地區,
政府刻意保留原本棲息的植物和動物,很難想像他們就在熱鬧的城市旁邊!
港口,一直是城市甚至是國家最早接近世界的地方,
港口的出現,絕對是城市最早發展的地帶,
城市也因為港口而繁榮昌盛,但在城市愈漸成熟,
且城市發展走向也愈往內陸移動時,原本最興旺的地帶,
反成了城市最先走向沒落的區塊。
然而,這一區域,往往是距離市中心,市民最易親近港灣的地方;
翻開世界大港的港灣改造,多數具承載功能的港口,
已移往較為郊區的地方,將市中心的港口讓出,
規劃為市民親近的地帶,高雄港近年來也將部份離市區的港口釋出,
有一連串的大計劃在港邊產生,包含高雄世貿中心、旅運中心、
流行音樂中心,並規劃一條水岸輕軌等大型規劃, 促使原本幾乎邊陲的港區再次活化,活絡程度令人期待。
Puerto Madero港口改建,包含不只是納入第一名設計,
融合二、三名想法的作法,及以一顧問公司管理此區域的作法,
皆讓人印象深刻,並將每人擁有綠地面積作為主要方針,
且細緻地留存區域的記憶建物,以「人文」的態度, 面對眼前的改建,促使翻新的成果能和城市的種種,
無縫連結,市民感受度也大增。
布宜諾斯艾利斯,因為殖民背景,及政治動盪的環境中,
城市的氛圍有種紛亂樂天的氣度,雖然制度和大環境總是變來變去,
但作為社會底蘊的文化,卻意外地讓人感受,城市卻有股安定的力量,穏定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