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公車捷運系統,全世界皆會不約而同的聯想到巴西庫里堤巴,這座位於南美不算大的城市,
因為BRT系統而聞名全世界,更因為以「人」為本的都市發展規劃,
促使這座180萬人口的城市,獲選世界宜居城市之一。
庫里堤巴城市的街道上,皆可看見灰黑色水管候車亭,
他們俗稱單一車站叫TUBE,轉運站則稱為TERMINAL
可以說是庫里提巴最具代表的公共意象和城市街道藝術。
灰黑透明水管狀的公車亭,成為庫里堤巴隨處可見的地標,
每個水管就像是城市的人潮輸送管,將城市230萬旅運次人口,
快速便利的運往目的地;水管侯車亭不只是座侯車亭,
配合公車車門的多個凸起棧,促使公車門把放下後,
能讓公車底盤和月台零高低差,快速乘客通行;是此項系統快速的關鍵之一。
除此之外,水管侯車亭也是售票亭,在還未來到庫里堤巴之前,透過媒體的報導得知,
侯車亭門口設有如同捷運站的刷卡設備,
但到了現場才發現,每個水管站都有個售票員,
根據官方表示,因為刷卡機器常常被破壞,
又聘僱人員售票可增加就業機會,雖然售票人員的算數能力,
往往讓人們錯過公車,但初衷的美意,
以及班次密集的頻繁度,還不至於叫人抓狂。
庫里堤巴大眾運輸系統,包含具備公車專用道系統(BRT),
及其它功能和區域之公車,共計九大類;
連同城市內的旅遊公車也計算在內。
而根據庫里堤巴官方資料顯示其城市內公車捷運系統之數據。
※ 方圓500公尺距離設一站
※ 全區公車專用道達82公里
※ 公車數量:2270輛
※ 355條公車路線
※ 20,850公車旅次/一天
※ 2,380,000人旅次/一天
※ 30個轉運站
※ 347個水管侯車亭
庫里堤巴每天2270輛公車在街上趴趴走,
對於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髒空氣,以及惱人的噪音,城市正積極的面對,
除了思考是否要建輕軌,減少噪音和減少空氣污染外,
現階段也發展HYBRID油電公車和生質能公車。
圖中藍色三節公車為行走GREEN WAY的大台MEGA公車,
是全世界最大型的公車(雖然漢堡也有三節公車,但車長不如此類),
一次可以載200人以上,使用生質能。
以上的數據可得知,藉由公車達到全區便捷的大眾運輸功能,已非常成熟,
庫里堤巴的成功經驗,不只是系統的成功單一因素,
而是包含當下的天時地利人合,關鍵的是,
首長的魄力和團隊執行力的一氣呵成,
端看高雄市現階段提升大眾運輸使用人口策略看來,
面臨最大的問題,無非習以為常的私人運具慣性使用,
市府在訂定減碳年目標時,習習相關的交通運輸,應共同訂定轉移目標;
不是要放棄私人運具,而是能讓民眾多一點通勤的選擇模式。
從庫里堤巴經驗看待高雄大眾運輸
現今高雄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改革,成功拉回市民騎乘的意願,
更能驕傲地認同,由此可知,只要系統可及性高,民眾有感,使用量自然提升,
再回頭看已超過二百億虧損的高雄市公車,短時間停止虧損幾乎不可能,
如何拉回失落的民心,促使公車人口成長,也許是相對急迫的事情。
辦公室常會遇到民眾反應公車繞太遠,以及準時的問題,
倘若將現有公車皆改為棋盤式路線,截彎取直,以幹線公車為主,
而將部份路段改為『公車捷運系統』,也就是所謂的BRT系統,如:中華路。
作為首要的示範路段,此路段的路幅夠寬,藉由公車專用道的促成,
給予民眾體驗公車快捷的便利感,建立信心。
庫里堤巴成功的大眾運輸系統,據官方表示,
城市有七成五的人口使用大眾運輸系統,
而擁有自小客車的比例也達七成五,在兩個運輸幾乎是兩條平行線的情況下,
大眾運輸搭乘率並未受到威脅,從中也可感覺得到,
大眾運輸和私人運具的關係,有如民眾上館子,各類異國料理餐廳,
給予民眾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菜色,增加生活的豐富感, 但彼此並未因此而互相抵觸。
考察BRT 讚!
機車帶給社會的醫療成本和家人成本,都值得我們再深思
雖然機車的便宜和便利,帶給城市大多數民眾更快捷的生活,
但根據健保就醫數據統計,摩托車車禍就醫,是健保給付的前三名,
也就是說,縱使摩托車使用門檻低,但國家背後是付出相對高的成本,
而高風險的生命成本,更造成多個破碎家庭;這些都是隠性的風險。
根據市府資料,
100年高雄市機車事故
A1+A2 為 45,683 件 占總量的 78.3%
機車死亡人數為 188人 占總車禍死亡人數的72.6%
如此高的數字,突顯機車易肇事的危險性!
因此,給予民眾多個運輸選擇權,不僅能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也許也能夠降低車禍事故,並在確定未來能源短缺的時代,為環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