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近來的盛事除了高雄捷運外,就是2009高雄世運了。
這個星期,偕同一些建築界、營造界一同前往高雄世運主場館參訪。
此主場館,由伊東豐雄設計完成,算是南台灣首座建築大師作品;
很榮幸能在未完成之前參與他的過程。
親臨主場館,看著一根根的鋼樑結構以及特殊的馬鞍底座支柱設計,
整座運動場,像是被拍了X光片,赤裸裸地、毫無保留的呈現,
當下的感覺不覺未完成,而是下意識的說出「偉大」兩個字。
伊東豐雄為日本當代建築師之一,
使他推向國際舞台的-仙台媒體中心,於2001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這是他人生中的關鍵作品。
伊東豊雄的建築理念相當具有特色,
他受到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
和日本哲學家Sosuke Mita的影響,將自己的建築理念透過「游牧」(Nomad)的概念發揮。
而伊東豐雄曾說過:
「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
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
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並將自己的作品融合當地的自然原素做結合。
日本表參道上的TOD’S店家,除了把伊東豐雄無樑柱特色發揮淋漓盡至外,
所展現的叢林感,更是一絕。
高雄世運主場館所展現的設計,也不外乎和高雄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做緊密的結合。
世運主場館和其它運動主場館最大的不同處,亦即他不是密合的圓,
於南方開了一道出口,除了能讓高雄的南風能輸入進去外,更有一厲害的用途。
世運主場館使用天然草皮,天然的植物當然需要充足的光合作用,
因此,打開一缺口正好可讓陽光灑進來,而就圖來看,
可以發現,此主場館略偏東方,為何呢?
伊東就高雄平日的太陽日照位置做了研究,若主場館正南方擺放,
則場內草皮的日照時數只有約維持三小時,倘若略圓體略轉東方,
則草皮接受到的陽光可延長至六小時,
草皮不但可得到充足的日晒,場內也可得到充足的光線,可謂一舉數得。
完完全全的和『高雄』的在地天然條件,緊密結合。
透過這張模擬圖 可看見主場館是斜的 這個開口更是智慧的設計
透過圖片 可清楚的看見 建築設計先從太陽照射的角度開始考量
再決定主場館傾斜的角度 完完全全依於大自然
這項主場館符合台灣訂定綠建築的九項指標,
1. 生物多樣性指標 2. 綠化指標 3. 基地保水指標
4. CO2減量指標 5. 廢棄物減量指標 6. 室內環境指標
7. 日常節能指標 8. 水資源指標 9. 污水及垃圾處理指標
其中一項發揮高雄天然特質為運用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
是世界首座具有一百萬瓦太陽能發電容量的運動場,每年的發電量達一百一十四萬度。
可提供主場館所需的龐大電費。
在主場館的外圍穹頂放上全由台灣廠商製造的太陽能光電板,
產品和技術皆通過國際檢驗,可謂另一項的台灣之光。
神奇的馬鞍-伊東豐雄的無樑柱精神 考驗台灣製造
伊東豐雄所設計之作品,很難發現樑柱,在此大一型的主場館也是。
那什麼成為整座的支柱呢?
主場館的特色之一 馬鞍
看見圖片中往外凸起的馬鞍了嗎? 他可算是主場館最重要的支柱
圖中的紅色吊車為比例基準 則明顯的對比出馬鞍的龐大
寬3米、厚1.1米的馬鞍,撐起龐大的觀眾席;以及拖曳出來的尾巴部份(展售區),
皆是由特殊的馬鞍所支撐,這項技術讓經費有限的政府省下荷苞,
更讓主場館的整體觀感,輕巧不笨重。
現場營造的工程師表示,以北京『鳥巢』相比,
高雄世運主場館容納四萬人,鳥巢八萬人,(相差兩倍)
但就所使用的鋼筋量卻是世運主場館的6.5倍 (鳥巢4萬噸,世運主場館6千噸),
主要是鳥巢的地基到整體結構皆用鋼筋,看起來略顯粗重,
而世運主場館在結構支撐上,以馬鞍取代,無形中呈現圓滑的造型感,無稜無角;是最大的特色。
伊東豐雄的作品,需要一群技術高超的執行團隊
從一開始將平面圖3D立體化,曲線複雜的外圍鋼筋造型,
無不整死許多人,而場館的支撐心臟-馬鞍而言,
現場工程師表示,從打模開始以及挷鋼筋就是一項龐大的挑戰,
彎彎曲曲的造型,打模便是一項挑戰,難度真的非常高,
以及外圍呈現螺旋狀的鋼筋,更是千辛萬苦。
鞍上的模具 是造起重要馬鞍的重要工程 不規則的鞍型 讓許多人吃盡了苦頭
圖中的鞍型模具上有一著黃色衣服的工人 以此比例 可了解模具和馬鞍的浩大
伊東豐雄所稱讚的台灣製造
三月份時,主場館舉行上樑儀式,伊東豐雄看見自己所設計的不簡單建築物;
能順利到達所要的完成比率,就現場的工程師表示,
伊東豐雄除了感到非常肯定台灣的營造工程外,當時興奮的表情更是溢於顏表!
根據現場工程師表示,大師的作品一定有他執行的難度,
有些技術甚至是台灣營造第一次碰到,幾乎每樣都在考驗台灣人的智慧,
因此,在參與偉大建築的過程之後,更能體會默默無名幕後英雄的偉大。
當然,也因大師級的作品,能讓台灣的許許多多更開闊視野。
建築成就了城市 城市造就了建築
建築和城市是互相緊密相連,有了建築,城市才像城市;
更有的城市,是靠建築,一戰成名,如:西班牙-畢爾包。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贊成這句話,
但就高雄而言,高雄世運主場館的確是高雄蛻變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