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綠屋頂或是無毒蔬菜,第一個浮上來的難題,
幾乎都是預算和施工的問題,這個基礎的門檻,
讓許多有意願的人們,退而怯步、打退堂鼓。
坦白說,為了適應這樣的環境,每個人都得自我假裝為發明家愛迪生,
不設限的創造各種可能,一位畫家自學自通,
看了網路教學影片,將自已工作室的屋頂打造成賞心悅目的水耕庭園;
而且,十萬不到!
近來許多科技業或設備公司投入水耕種植的工作,
利用閒置空間放入LED照射燈以及高密度的蔬菜水耕栽種,
集中給予蔬菜需要的光、水、養份,創造高產量的收成,達到盈收。
雖然產量穏定也收成快,但許多人開始質疑人工陽光,
甚至部份廠商使用化學養份的方式,是否天然?
訴求無毒的前提下,似乎又違反了自然。
王老師利用原本即有的條件,創造出適應環境的「天然方式」,
很值得許多國中小學和自已家中來使用。
現今流行的植物工廠,利用科技直接給予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養份。
價格不僅昂貴,門檻高,現今更有人質疑植物生長的天然性。
畫家王泰融,測量了需要的水耕大小,買了防水布和南方松,水池高度不超過25公分,
打造了一個水池,另外牆面也用一般小北百貨就買得到的萬能鐵網,吊上許多小盆栽,
並用水管連接水池的水,串聯成澆灌系統;而在水池上,
利用可飄浮的浮物(保麗龍或是專門的植栽浮物),
栽種想要吃的蔬菜。王老師把水池當成是畫布,利用植物的色彩,
妝點水面;讓整體的感覺美麗大方。有趣的是,更養了景觀鯉魚,
水面上的蔬菜不僅可食更美觀,水中的魚更添加了庭園樂趣。
利用可飄浮的浮物(保麗龍或是專門的植栽浮物),
栽種想要吃的蔬菜。王老師把水池當成是畫布,利用植物的色彩,
妝點水面;讓整體的感覺美麗大方。
值得一提的是,水池裝了馬達和過瀘器,抽取魚所排放的糞便時,
糞便在過濾盆中會產生酵素,再排放回水池時,水中多了幫助植物生長的養份,
植物長得更好更肥美,一舉數得;也就是所謂的魚菜共生。
而池中的水,只要透過馬達不斷地循環,就能維持魚和菜所需的養份和空間,
王老師很常出國,一出國的時間就很長,這樣子的植物照顧系統,
讓他能安心出國,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和心力。
前金國中屋頂,花了七百多萬建置「音悅農場」,
當時學校請託我們幫忙能向市府爭取屋頂防水工程,
因為橫向了解市府建管處正選定部份機關屋頂,做為示範點,
因而媒合學校和建管的示範工程;在兩項預算挹注下,而有了「音悅農場」,
不僅活化了空間也讓孩童和志工媽媽共同參與這空中無毒農場;
以現今高雄市的財政預算,雖然利益良好,但每間學校擁有七百萬是不可能的。
利用薄層土的空中花園,不僅成本高而且須時時照顧,門檻高。
這類的水耕設備,很值得校園來推動,就是利用基本的水循環道理,
確保有陽光即可;讓孩子參與栽種就是最好的體驗教育。
透過觀察植物的生長以及收成,
過程中便能引導孩子照顧他人、付出、愛惜食物,以及應用校園所學的:
光合作用、數學、天氣…等。一舉數得。
我們總在談論孩子的創意教學,解決問題再創造新的方式,
就是創意,以及讓孩子擁有不同的觸媒,就是開啟創意的方法。
有限的預算和資源,反而是點燃創意之火最佳的助燃器,
打算在自家陽台來一個魚菜共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