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白川鄉的合掌屋,還是泰國的高腳屋,或是宜蘭厝、新竹的風厝,
從建築便可揣測出當地的人文風情外,也可窺視出當地居民為宜居,
而防禦和適應的氣候;而高雄,自去年,有了高雄厝的構想,根據高雄亞熱帶氣候,
以及各時節面臨的氣候和溫度,還有未來極端氣候危機,
以及未來老齡化社會趨勢及增加幸福感的宜居模式,提出了高雄厝條例。
日本白川鄉合掌屋-像雙手合掌的房屋,是為阻擋大雪覆蓋的氣候。
泰國一樓中空,高腳屋的建築構造,也是為讓房屋於熱帶氣候中,更加通風,並降低雨季的潮濕感!
高雄厝一號
高雄是快速構成的都市,自高雄港開發和十大建設後,
工業的高速發展,吸引許多週邊城市居民移入,伴隨而起的住宅透天厝、公寓,求一個安身立命,
又加上質樸個性,對於生活舒適度並未特別感知而有要求;
多數人皆為一邊居住,一邊適應高雄氣候,採破洞補破洞的應變方式,以改變自己的住宅。
在整體市民以同樣的認知,解決同樣的問題時,
「鐵皮屋頂增建」、「遮雨蓬」…等,反成高雄最具「自明性」的景象,人們常說,
習慣成自然,假戲成真,然而,就屋頂增建於法律的正當性,是不被認可,且有安全上的疑問;
突顯了現行法規不合適宜,也未再調整的死胡同,高雄厝條例,
不僅只是時髦性的法規,更重要的是,足以回應高雄發展成大都會後,居住於此城市的高雄人的宜居需求,
普遍高雄市的住宅景像,補丁式的增建,多是普遍透天厝的樣式
高雄厝,並未有一特定造型,
而是從「機能」優先,演化而成外觀,其機能包含益政長年於議會推動的構想:
深陽台、廁所衛浴加大(適用於高齡者使用)、太陽能板設置,透天厝的車庫允以加裝屋頂,但須為綠屋頂。
可謂「解放人民的生活需求」,但優化、生態化原本市民因需求而增建的設施。
一、深陽台:三公尺以內陽台免計建築面積
二、太陽光電設施突出外牆面二公尺內免計建築面積
太陽光電板水平投影面積佔太陽光電板水平投影面積佔太陽光電設施水平拠影面積百分之七十以上。
三、設置高齡者之浴廁,加大浴廁空間,每間四平方公尺以上。
四、透天厝車庫,允許以加裝屋頂,但須為綠屋頂。
五、免計樓地板面積,需繳納回饋金,匯入高雄市永續綠建築經營基金。
高雄厝目前二號已開始施工,
雖然高雄厝一號外觀,整體看來並未有特別的「自明處」,
但實質內涵所創造的居住品質、居住健康,將大大提升,
相信未來,透過市民和建築之間的互動後,介由感受和對美概念的解讀,
在包含功能性之下的高雄厝,將會演化出一幢代表高雄人民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