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世界舉足輕重的國立故宮博物館,前陣子決定耗資近六十億的預算,在南台灣的嘉義蓋分館;
然而,現在情勢急轉直下,似乎南院將改為花卉博物館。在一個南北距離才
394公里長的台灣,
增蓋一個同質性的故宮南院;將能如預期般美好嗎?

 

軟硬體同時規劃到位,博物館才夠成立

 一座經典、不可或缺的博物館,大多是這座博物館擁有別館無法取代的元素,小至博物館單純帶給城市的藝文形象,
大至捍衛人類文明價值的守護者;不同的元素結合組成,皆可關鍵性的決定其結論的大小程度。

 中央政府美意的認為,保管在故宮的中華一級文物,應給南部的民眾一起享用欣賞,藉由故宮南院的建設,
帶動南部的藝文發展。若是一個博物館的建立,便能順利的帶起當地的藝術、文創發展,那台灣的藝文道路,
鐵定如日中天,蓬勃發展。

曾被英國短暫殖民過的新加坡,因地理位置的特殊,又加上國際化的開放包容政策,使得新加坡擁有多樣化的人種和文化,
然而,走一趟新加坡便可知道,若要認真的思考,什麼才是新加坡自己獨有的在地文化,一時半刻的確很難回答。

這樣較無主根幹的多元文化,便可在「新加坡國立博物館」感受得到,博物館的建築外觀流行時髦,
館內的空間設計美學,更是國際一流,然而所展示的文物卻無法襯托出建築的宏偉。











不論外觀還是內部空間設計 皆有國際一流的建築水準
但裡頭陳列的東西 卻不如外觀般稱頭

其中一個展覽室,
其所展示的織品文化,卻只是一台古早時代的縫紝機和幾件中國的衣物,只能了解,那是中國風味的服飾,
無法深刻了解中國織品每個元素的意涵和背景,必竟,中國只是新加坡文化的其中一項元素。









空泛的織品陳設,實在很難看出更深層的意涵

以此類推,當每個展覽室皆是這樣的展覽時,套一句俗語「很乾」,
而一個博物館的價值和影響力便可得知,其所產生的撼動力,也可預期得到,
要藉由他再帶動周圍的藝文活動,渲染力有限。







博物館內所展示的物品 反應出新加坡文化歷史的不長
真的蠻"乾"的



 



博物館外面 正好在拍結婚照
不同的文化 呈現出來的氛圍 真的很特別

閒置空間再利用-具體活化當地藝文

新加坡有一處廢棄十多年的女子高校,在一位商人向政府承租後,將一間間的教室整理乾淨,
並再用便宜的租金,承租給相關藝文產業的工作者。裡面聚集了許多對創意文化擁有理想的新加坡人,
在致力於發展商業的新加坡,論國際化和商業行為腳步,的確沒話說;但在發展文化事業上空間狹窄,
比台灣還辛苦,因此這樣由民間主動發起的小型藝術村,好比沙漠中的一塊綠洲。更難可貴的是,
由當地藝術家所匯集起來的藝術創作能量,不僅活絡了這個場域空間,不停歇的藝廊展演和創作,
的確比外觀新穎的「國立新加坡博物館」感受更強,更從他們的作品中,看見在地的新加坡。

不僅如此,閒置空間再利用,也就是利用現有的舊建築進行改造利用,在世界都市化已到一定水平的同時,
許多被時代淘汰的舊建築,將相繼產生;不論站在環保議題還是歷史保留的概念上,活化舊建築,都有一定的價值存在。

 

舊建築氛圍-最適發展藝文創意產業

近來,新加坡一連串新潮的都市建設中,仍是有許多舊建築再利用的案例,包含發展為餐廳、酒吧、商店。當然,
就世界上成功的案例看來,利用舊建築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多數都有極高的評價。舉凡知名的北京
798藝術園區、草地藝術園區、宋庄等,以及德國的哈克夏社區,皆是利用即將被世人遺棄的舊建築場域,極緻發展。























這些舊建築所留下的閒置空間,經過巧思,開設藝廊 餐廳 酒吧
以及許多時尚的小店,這樣的氛圍,成了人潮聚集的地方

當然,一向抓緊世界潮流的台灣,也是有許多學習模仿的案例,舉凡華山藝術園區、台中酒廠、嘉義酒廠等,
然而,開幕沸揚揚,經營慘淡淡,總是台灣新建設的普遍的概況。
目前政府所推動的創意文化園區,皆是失敗收尾,令人心寒。敏捷的學習建設空殼,是我們的強項,經營其建設永續,往往是我們失敗的主因。

走訪世界幾個知名的創意園區,我們可以了解,
促使他們永續且繼續擴張的元素有三點:

 

1.      餐廳進駐,讓人們有歇腳停留的地方。

2.      在園區內,有許多當地公共藝術的置入,並有許多在地藝術家的展演活動,將藝術融入。

3.      提供各式各樣藝術家的展演空間,或者提供為新產品發表會的空間

4.      納入關於創意的公司進駐,包含建築師事務所、各類設計公司,屬性營運類別的設計公司屬性。

以上三項,皆是可透過這個場域,得到實值的利潤和產值,透過這些收入,駐村的藝術家可負擔基本開銷,
才能無後顧之憂的創作,使得創意文化不斷的永續經營下去。如此一來這樣的創意聚落,衍然而生,
而不是單單政府一廂情願的要藝術家駐村,卻未考量他們生計的問題。


















北京798藝術園區內 大型的公共藝術 是由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走在園區內 不時有許多公共藝術的驚豔

反觀故宮南院,政府確實做好完全的準備嗎?政府是否有細心、謹慎的了解其文化藝術的發展模式,
以及在地人們對創意文化的基本認知,當全盤透徹了解後,再來規劃,並討論如何永續經營;
 而非粗糙的政治政策決定,而又產生另一座蚊子館。

 博物館的功能和定位,仍是有他不可替代性的地位,
但賦予博物館個性和定位的,仍是要取決於規劃的人員。

知名的古根漢博物館,雖然擁有許多分館,卻是以國家為單位來建立,
每個博物館從建築到內容物陳設皆細心規劃,讓外觀不僅特殊有個性,
內容的經典更襯托出博物館的獨特和價值。

座落嘉義的故宮南院,執政的人員是否應再謹慎的思考,是否同質性過強?
六十億的建築預算,真能建造出一個舉世驚豔的建築嗎,以烘托他的不可替代性呢?

早先,政府便已擲入大量的金額,投入於嘉義酒廠創意文化園區,發展藝術產業。
一棟六十億的故宮南院建築,或許只要政府三億的預算,便可充裕的發展使用嘉義酒廠舊建築,以及嘉義的市政。

改建再利用裡面的空間,定期邀請世界級的展覽,或者巡迴故宮文化展,都是可行的,
透過展覽,帶動發展創意產業,反而更能突顯嘉義的在地歷史文化。

藝術文化,不一定要諾大的建築才能彰顯,彈性的利用空間,實質的推動,
更能展現藝術的包容性,在籌建故宮南院時,或許決策的政治家們,
也應用藝術的思考判斷,縝密的計劃,再來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