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倫敦,是一個從十六世紀到至今,
仍維持世界一線城市的地位,在歷經近五百年的歷史之下,
許多擁有上百年的古積建築,以現今生活為標準的都市規劃來看,
無形成了龐大的包袱。

不如中國大陸,這樣的包袱是不容許被缷下的沈重負荷,
或許有人讚嘆中國大陸在面對新時代潮流的建設時,果敢魄力;

但相較於倫敦視歷史為創新元素的想法,
或許反而更有新意和魅力。


頂棚上的大時鐘,是 St.Pancras 最讓人懷念的印象,

也是倫敦人共同的生活記憶



 

外觀複古的建築物,吸引哈利波特電影拍攝

 

看過哈利波特九又四分之三的月台嗎?
這個月台出現在倫敦的St.Pancras車站隔街的King's Cross地鐵站。

St.Pancras
車站於
1863年由建築師William Barlow 設計,
240英呎、寬180英呎的車站大頂棚,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頂棚;
也象徵著日不落國的權威。

而後,加入傳統維多利亞歌德式紅磚和整體造型,
這樣的風格也成了倫敦市民中典型的車站印象。
大頂棚的時鐘+紅磚,成了St.Pancras的代表,更是現今火車站中不曾有的,
也因此吸引許多影片於此取景拍攝,更成了代表老英國的重要建築。


紅磚頭的和白磚頭相間的搭配,是維多利亞哥德式建築的特色,

車站建築物所使用的建築風格不如今日講求簡單 流線形的時代感,因此,這個車站於今日價值觀來看,

特別的有味道。


然而,這樣的舊火車站仍敵不過時代的變遷,周邊老舊不堪的社區和硬體建設,

使得此一車站形成都會治安的死角,凌亂的氣氛讓人怯步。


不過,在都市發揮創意的倫敦人,將創意動到了此一車站上;

他們聘請倫敦公爵-諾曼福斯特,為此車站的整體建設做規劃設計。

倫敦整座城市,包含市政廳、千禧橋、瑞士在保大樓,以及許多重大的建設,皆由諾曼福斯特操刀,

可以說是位帶領倫敦走向現代的一代宗師。

 

英國倫敦的市政廳

右後面,形狀有如子彈的建築為瑞士在保大樓

這兩棟目前倫敦的地標,皆為諾曼福斯特所設計



柏林國會大廈-外觀為玻璃所組成的







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其屋頂上的圓頂部份,
中間往下的尖柱是一項非常科技且專業的設計,
透過中間三角柱的折射,能將太陽光不刺眼的導引至國會議事廳.

而周圍的玻璃可讓民眾看見開會的情形,有謂”攤在陽光下”意喻


強調節能、引自然光入室的建築風格,是諾曼福斯特的招牌;

不僅如此,將舊建築融入新的元素再創新,更是諾曼福斯特的過人之處,

柏林的國會大廈原是一座羅馬式建築,圓頂式的穹頂,是建築的關鍵,

國會大廈在進行整體規劃時,諾曼福斯特尊重原有建築物的精神,

更知道此一建築物在德國人心中莊嚴肅慕的地位。

因此,他保留了穹頂意象,卻大膽的使用透明的玻璃帷幕,

並採太陽能設施,這樣大膽的創新,使高傲的日耳曼民族,不得不佩服這位來自英國的大師;

而國會大廈也因此成了柏林熱門的觀光景點。

 

長條型的大頂棚於當時建造時,可謂全球最大的頂棚,

象徵大英帝國的權威感,因此,在諾曼福斯特進行車站改造時,特別將此一特色保留下來;

換上透光玻璃的綠建築概念,使歷史的痕跡得以延續,又再創新,

其中,所使用的玻璃片數,也創下新高



右邊為新,左邊為舊,和諧的調和著







古老的建築結構換上新的表現手法,
讓老建築注入年輕年的元素,他一定夢裡也偷笑

擅長融入古今元素的諾曼福斯特,將St.Pancras車站規劃成一多元的生活商圈。

不只是一車站的整建,而是整體的區塊改造;增加車站於生活的多功能和強度。

在硬體方面,原車站即有的大頂棚,他換上透光的玻璃片,

並將原紅磚車站主體建築物保留。


而於車站一樓,支撐車站的柱子,是原工業時代所製造的鐵柱,

象徵英國開始富強的物品,當然也是予以保留。



 



白色的鐵柱為工業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古積證據
也是為大英王國的歷史最見證




這是車站的 KING'S CROSS 區域,也就是遠程和短程的巴士轉程區,
此一區塊是在車站主體後又再加蓋的部份








這個車站是法國史特拉斯堡的車站,為了因應法國高鐵TGV而改建的,
所使用的原素同樣為保留舊車站,利用外部建築將舊建築的腹地擴大,
而使用的材質為”玻璃”,因此從外頭看進去,還能隠約見到舊車站的外體.

而運用外部建築將舊建築擴大的部份,也成功的解決舊車站太小的問題,
舉凡接駁或者售票系統,以及輕軌站的設置,都獲得良好的安排

關於此車站的介紹:

〔一個外太空來的車站-史特拉斯堡車站〕



為了加強車站轉運的功能,St.Pancras車站在建築物主體後方進行擴建,

將原有車站的腹地再擴大,此一提供短程或者長程客運的轉運站,

使大量的巴士能被聚集規劃,不因大型的體積停放在路邊,而影響道路行駛品質。







 

 

 




車站內有許多的餐廳和咖啡廳以及血拚的區域,使等待轉車的旅客也能獲得舒適的享受


車站不僅提供實質的功能外,更開闢為購物中心,邀請許多的餐廳和PUB進駐,

除了讓轉運的客人能充滿趣味的等待火車外,更成為倫敦市民新興聚會和購物場所。

不僅如此,倫敦市政府更將英法鐵路-歐洲之星的英國站,拉至於此,將一車站的規模提升至國際車站,

實質導引國內外旅客於此站,除了使旅客有更舒適的車站享受外,更是為此一區塊加強商機。








車站裡頭,也是一處行動藝術的空間,
當時正在展示攝影展;將車站的空間變得非常有趣



 這個車站將英法鐵路的歐洲之星遷來此地,讓原本國內的車流量,晉升為國際性的車站


高雄火車站

原高雄火車因捷運工程而搬遷至原址旁,因此又新建一臨時性的高雄火車站來因應大量的旅客。
捷運通車後,許多人就遷回來或不遷回來,發表許多意見。

而就St.Pancras車站以及台北車站的例子而言,舊高雄火車站的日式帝王式建築,
具有相當程度的歷史意義,除保留外,更應實質使用;發揮其火車站的價值。



從日據時代即遺留下來的帝王式建築車站,典雅優美的外型,
是高雄市重要的歷史古蹟,也是市民重要的生活回憶

St.Pancras來看,他們保留古積的作法,即是保留原有的場域空間,

加入新元素後,再度使用他,讓民眾更深刻感受其歷史的不可思議。

路線錯綜複雜的台北車站來看,從路線的複雜即可看出空間設計的缺失,

當然,這也不能責怪於設計不周,而是當時普遍的空間概念不如今天。

然而,代表台灣第一條鐵路建成的台北火車站,如今為因應車站的擴充而不得不拆遷,實在可惜!

 


現在的建築物縱使寬大舒適,仍比不過其火車站扮演的歷史價值。

現今,普遍民眾對歷史空間的保留,以及建築場域結構,皆有一定的水平;

處於這樣立基點的高雄火車站,應不僅只是願景館而已。
 

高雄火車站此一區塊,應整體都市更新,以火車站為主角,進行道路以及商圈的整規劃,

使火車站附近不再是凌亂不堪、不舒服的景象。

高雄市火車站旁的四周,仍是一種凌亂的感覺

無統一規劃的轉運車站,占據了建國路,

使之道路雜亂,行車品質糟糟糟。





臨時火車站前的公車轉運和計乘車排班,
從天空島瞰似乎井然有序,但行人和自家車混在一起時,又是擋不住的凌亂;
雖然現今的規劃以比從前整齊多了,但仍不夠舒適





除此之外,也可比照St.Pancras車站,以舊高雄火車站為車站主體,
恢復其車站功能,並加入新的建築元素,
使火車站的腹地在新建築結構元素加入後,腹地能就以擴大,
讓火車站不只是火車站,是享受、是趣味的,
藉以加強車站的強度。

普遍人類的都市化程度已有一定的水平,許多當時都市化的建築,以現今的價值和眼光來看,
多數為老舊或者不敷使用;如中國大陸的「拆」字精神,不是每一城市皆適用,
保留舊建築再創新的折中辦法,算是普遍皆能接受的價值觀。

希望能透過國外成功的例子,融入本土在地的價值原素,

讓高雄不僅擁有在地性,也有國際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wu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