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根漢博物館,大多口徑一致地連想到西班牙畢爾包城市,
此建築外型在現今新時代的建築群當中,絕對是讓世人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傑作;
古根漢目前所在的位置為從前畢爾包的工業區舊遺址,是一塊人煙稀少、好比廢墟的『河畔』,
但在市政府的努力之下,以及古根漢博物館的建立;造訪此地,
很難想像他以前不惹人愛的灰色基調。
古根漢博物館建立之後,四周環境也因古根漢博物館而渙然一新;
目前才三十多萬人口的畢爾包小鎮,每年得迎接超過百萬旅次的觀光人潮,
如此大餅的旅遊商機,四周環境的配套自然是無比的重要,
而舒適且便利的旅遊環境更是延續他們再度觀光的動機。
古根漢博物館原址為畢爾包工業區,沿著河岸的遼闊土地皆屬此地帶,
因此,在古根漢博物館新建之後,河岸旁的觀光景觀以及交通建設為規劃的重點。
卡特拉瓦於畢爾包所設計的橋
於建築中 大方的展現力學結構 所形成的優美弧線 是他最大的特色
話說『畢爾包是靠建築再生的城市』,很少人會反駁這句話,
除了古根漢博物館是建築大師法蘭.蓋瑞設計外,於河上的那座橋,
也是由建築結構大師:卡特拉瓦所建造,這座橋不僅連接兩岸之外,
還更加延伸至岸邊旁的坡道社區,使腳踏車能越過河岸邊馬路,
直接騎進位於坡道旁的社區之中,更運用橋將原本得爬坡的斜度趨緩,讓騎士更加輕鬆。
不僅如此,對岸的社區更能加速到達另一岸的社區之中,
讓這座橋不僅造型亮眼,他的功能性和高使用率使得這座橋更顯出色.
無明顯的橋墩 運用兩旁美麗的拉線
此一路面為橋的一部份
運用的舖面為特殊的石子磨擦地 但每塊磁磚地所被分配到的面積
使對腳踏車輪胎的附著力 都有良好的計算
讓騎士騎乘時不至於太"卡" 又不會過於滑溜
旅人提著行李 順勢悠然而下
有便於行動的坡道 也有省時步行的階梯
這座橋的設計不同於一般橋結構中的力學分配,
原本制式的橋墩、橋面,大師卡特拉瓦將橋所承載的支撐力點,
運用不同於一般人所運用的建築結構,大玩結構力學。
於橋的兩旁,各有讓腳踏車或者提大行李搬重物所使用的坡道橋,
當然,也有省時所步行的階梯,兩側的道路或者樓梯所延展而下至河岸的精準設計,
皆恰到好處的成了此橋的支撐輔助;每一處階體現卡特拉瓦的專業以及巧思
在這樣的小作品中,也可品嚐到大師將結構力學淋漓盡致的發揮,自然而然,
這座橋也成了畢爾包不可或缺的觀光景點。
舒適的交通使河岸觀光成功連結至古根漢
而為了能讓來此的旅客甚至逐年攀升的在地居民有著舒適便利的交通環境,
畢爾包於交通的規劃就好比呈現一項美麗的作品般。
於橋邊的河岸旁馬路上,其規劃自然當然是以大眾運輸和腳踏車行人為主的設計,
從河邊旁開始,人行步道-腳踏車道-輕軌-快車道,其中人行步道和腳踏車道
則占了路幅的三分之二。而不論是輕軌還是所有的步道及車道,皆便利的連結至古根漢博物館.
以下為一對情侶從橋的另一邊走至橋下搭輕軌的輕輕一撇
整理包包-似乎在找錢包還是??
車子終於來了
蔵身在站牌下的男友現身 似乎要幫女友扛行李的打算
猜錯了! 獨立的外國情侶,各算背著自己的行李
車箱和車站的距離 微乎其微 非常緊密,便於行李拖拉
美好的邂逅~
古根漢博物館的建立,改變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悠閒以及藝術氛圍濃厚的四周,處處可看見美妙的男女主角,所勾織的美麗圖畫
一座橋或一棟建築物,皆擁有凝聚市民以及活絡市區活動的象徵,
畢爾包這座城市無非是最佳的典範;利用這樣一座充滿人性化的橋,
過往的旅客感受到最享受的友善城市,用盡一切方法,
讓每年超過百萬的外地人,
體會全部的畢爾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