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赤炎炎」,是南台灣典型的氣候,不過,也許還有很多人殊不知這樣「赤炎炎」的氣候可以成為我們賴以為生的「電力」,最終還能替我們賺錢呢!如何使用呢?
今天,我們舉出一運用太陽能源來發電的城市,德國「弗萊堡」,以他成功的案例來看咱們居住的南台灣「高雄」。有無潛力成為正宗的「太陽之子」呢?
一向以「太陽能首都」自居的德國弗萊堡,發展太陽能已近二十多年的歷史,走在街上,看看比皆是的太陽能建築物實在不稀奇。
是什麼原因使得弗萊堡能這樣活用太陽能呢?
成為環保城市先趨的三大理由:
1. 1970年代石油危機,大家體認到石油是有限的
2. 反核成功後,弗萊堡人民積極尋找替代能源。
3. 民眾願意嘗試分散式的再生能源供應方式
來自四面八方的觀光客會去造訪一個城市,主要是被城市中的文化、歷史、特產或者是地理因素所吸引而慕名而來。而弗萊堡-這個大約九百多年歷史的小鎮,除了地處於黑森林附近外,沒有特別的事情好讓人印象深刻的了!
然而,近年來,弗萊堡每年卻估計約有一千五百個專業學術團來此,為了「太陽能光電」及「環保綠建築」而來,這個小鎮讓世界上大城中的大城不甘拜下風,一一的效法學習。
一、 以太陽能首都自居的市政府和民眾
十多年前,德國政府原在弗萊堡附近興建一核能發電廠,而弗萊堡居民強烈抗爭,最後德國政府順從民意,不建了!
從這時開始,以環保建築師-迪許為首,城市中開始一連串太陽能建築以及綠建築的不歸路旅程。興建了世界知名目前,弗萊堡民眾以及政府以「太陽能首都」自居,身體力行實現這樣的理念。
弗萊堡社界知名的弗萊堡社區 亮麗的外觀 和環保的設計 讓人愈來愈愛 右下為太陽能板
二、滿街的太陽能屋頂、遍地的綠建築
為了能找到替代石油的能源,全民總動員!弗萊堡市政府開發許多利多政策來鼓勵民眾使用太陽能光電設備,截至去年底,城市中的太陽能光電板鋪設面己達1萬1000平方公尺,總鋪設量達到7300kwp,而面積大於弗萊堡235倍的台灣,卻才1350kwp,不及五分之一。
這樣的屋頂在弗萊堡是最正常的事了 太陽能屋頂所創造的能源 除了能自足外 更是他們生財的利器 轉賣政府
三、鐵馬我最大
弗萊堡城市的終極目標為實現全區全年無車日,以鐵馬為主要再主要的工具,因此在弗萊堡城市,任何的交通工具都要禮讓鐵馬三分;由此可知,市民對於「環保」早已深植心中。
符合太陽能建築和綠建築 不可少的當然是 自行車道和自行車停車場了 這個太陽能社區 建構了這樣子的設備 更在社區內設置了只容許行人和自行車通行的道路
這個社區有個告示牌非常的特別 他明確的指出這個太陽能社區 減少多少co2 太陽能板產生多少電量 以及綠化多少的數據 更明確的掌握這個社區所造成的保效應
而高雄,可以做到嗎?可以讓太陽變成新能源,成為新興的太陽能首都嗎?
欲知答案可點"本文章引用此" 這個按鍵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 May 24 Thu 2007 10:22
德國弗萊堡-以太陽能首都自居 高雄能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